新时代乡村振兴“既要科技赋能,更要敬畏自然”。近期苏州大学调研团队的王真、朱林灵等同学走进江苏省句容市戴庄村,探访84岁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在与赵亚夫先生的交谈中,团队成员被他的学术造诣所折服。赵亚夫指出,生物多样性农业的核心是通过培育物种多样性修复被破坏的农业生态系统,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他以戴庄村为例,谈到过去这里因过度使用化肥导致土壤贫瘠、虫害频发,而通过减少农药使用,大幅度恢复稻田蜘蛛、青蛙等天敌种群,田间小动物物种从20种增至目前的150余种,接近了热带雨林水平。生态链完整了,虫害自然被天敌控制,土壤也越来越肥,戴庄村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翻倍提高,稻田连续16年未暴发大规模虫害。
赵亚夫嘱咐同学们:“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需要年轻人接力,要善待自然,既要有科学精神,更要有对土地的热爱。”在这场跨越两代人的对话中,这位被誉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农业科学家,以戴庄村为样本,为青年学子深深剖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有机农业协同发展的中国路径。这份“绿色答卷”,正为中国乡村振兴提供着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