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社区防控创出一批“工作法”
2020-04-15 09:24:00  来源:无锡日报  
1
听新闻

  近日,民政部提出,推进社区防控工作常态化是当前社区工作的首要任务。面对防控新形势新要求,无锡的社区防控一线产生了许多创新性的做法,其中一些“工作法”值得推广,记者对此进行了实地探访。

  “四必”工作法

  防控一个不漏

  昨日在锡山区泉山花苑社区看到,这里继续实施严格的封闭式管理,以强有力的防控措施继续守好居民的“安全门”。门岗坚守不懈怠,社区充分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不断强化6个小区门岗防控措施,社区和物业工作人员根据“四必”工作法,即必须对进入小区居民测温扫码,必须对临时进入小区人员盘问登记,每日必须对小区内公共场所消毒,必须第一时间上报疫情风险地区返锡人员,并实行动态监测。通过这段时间的“地毯式”摸排,社区细摸出外地返锡人员2200余人,并要求相关人员进行自我隔离并协助申请核酸检测,已完成检测43人,未发现异常。

  滨湖区美湖社区是一个拆迁安置社区,有居民9000余人,其中租住户3500余人。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社区慎终如始,构建防疫共同体,保持小区管控力度不松劲、人员进出排查不遗漏、企业管理服务不打烊。持续实施小区封闭式管理,强化4个小区门岗排查,坚持“测温+扫码+出入证”进门“三必查”制度。

  梁溪区宪丰社区有2个村巷和5个居民小区,共设立了7个出入口。卡口测温检测一个不漏,扫描进入居民的锡康码,并检查居民的通行证,通过“双证并行”制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社区按照锡康码红黄绿分类和重点疫区名单,提前向需返锡人员详细告知社区防疫、核酸检测的注意事项,对确需隔离的返锡居民实行隔离管控。

  “颜色标记”工作法

  外来人员情况全掌握

  针对外来输入风险增大的态势,社区在精准防控上动足了脑筋。在惠山区前洲隔离点,朱文超、武晓兰等6名医护人员虽然排了轮流班,但大家经常一起加班,迎接一批批入境人员。医生高萍说:“一幢楼里住着从十几个国家来的人,就像是一个微型‘联合国’。虽然工作比我们预料得更复杂,但我们早做足了准备。”走进长安街道惠城社区,只见每个工作人员手中都有一张网格小区居民信息的“防疫作战图”,他们给每个门牌号用不同颜色做了标记。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峰说:“这些颜色用来区分每个小区境外归国人员情况,蓝色代表从境外归来正在居家观察的;黄色代表核酸检测安全,解除隔离人员;绿色代表家里还有境外未归人员。”

  不光是境外人员,更面广量大的是国内流动人员。位于高运路上的落霞苑第一社区是无锡经开区一个大型安置房小区,近5000名居民中有近一半为外来人员。在小区门口,每一个进入小区的人都要进行测温、核验锡康码和小区出入证。来访人员除测温、核验锡康码外,要详细登记进出事由、进出时间、车牌号、手机号等信息。“最近还有人员陆续返锡,其中有一些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我们每天晚上都安排值班人员,确保第一时间妥善处置。”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钱晓洁说,在发动网格员、楼道长、志愿者等人员力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社区还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科学防控。一位热心居民专门开发了一款小程序,返锡人员只要扫一扫二维码,何地返锡、何时返锡、行程轨迹、居住地址、健康状况等信息都能通过手机上报,不仅避免了人员聚集,降低了感染风险,还大大提高了人员信息录入、数据采集上报的效率,让社区防控更加精准、高效。

  “清单式”工作法

  编织社区防控服务网

  提供好服务,也是化解群众情绪、将防疫长期坚持下去的重要一环。新吴区江溪街道太湖花园第一社区采用“清单式”工作法,对居家观察人员进行服务与管理,不仅明确了责任,还避免工作重复、浪费人力,织密了社区防控服务网。

  责任到人,服务到位。太一社区的“清单式”工作法,由社区党总支联合多方力量,明确分工,保障居家观察对象日常生活。在这份“清单”中,明确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发放居家观察告知书、温度计、体温记录表和安装电子门磁;城管队员和街道机关科室志愿者负责每日外卖和快递配送;物业保洁人员每日四点后上门收取垃圾、做好消杀工作。

  此外,该社区的防控服务“清单”中,还实施派出所、居住社区、小区物业“三位一体”动态跟踪管理,整理排查所有在辖区范围内的人员信息,将防疫宣传册、健康贴士小折页、最新通告翻译成外语版,发放给外籍人士,并为近期返锡外籍人士建立“一人一表”,为后续开展防控工作提供坚强数据保障,确保疫情防控无漏洞。(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标签:社区;工作法;防控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