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剪纸传承人运营起抖音号,自拍自导自剪小视频,当起了“网红”主播;为传承传统记谱法工尺谱,昆曲名家办起线上公益网课,为昆曲爱好者拍曲教学……记者昨日从玄武区文化馆获悉,玄武区非遗传承人纷纷“上线”,在线为大众传播非遗。
“哟,‘网红’来啦!”日前,在工作人员的赞叹声中,记者跟随南京剪纸第五代传人张钧来到位于南京工艺美术大楼的工作室。矫健的骏马跃然纸上,娇艳的花朵团团簇簇,捧着寿桃的猴子憨态可掬……在工作室近百幅剪纸作品中,张钧将进行一场剪纸教学视频的录制。
他把手机调好视频模式固定在支架上,准备好剪纸、剪刀与衬纸,打开补光灯投射至剪纸上。在10分钟不到的录制时间中,张钧熟练地切换镜头拍摄特写,剪刀灵活地上下翻飞,一幅大眼萌趣的“豌豆毛毛虫”剪纸逐渐成型。录制结束后,张钧会将原片剪辑成视频,传播至抖音等平台。
张钧“上线”当起主播,源于两个月前。因疫情影响,线下活动暂停,张钧动起了线上传播的念头。“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张钧回忆道,因整段录制剪辑不便,因器具准备不全需暂停重来,还需不断自学最新的剪辑技术。今年3月,张钧将第1条教学视频上传至抖音,一个小时不到浏览量近千人。截至目前,张钧上传至抖音的视频已达20余条。
无独有偶,作为玄武区市级传承项目昆曲的传承人裘彩萍,也通过线上公益网课的形式,面向昆曲爱好者教授昆曲唱腔。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网课形式她已坚持了8年,运用网络直播“活态”传承非遗。
今年55岁的裘彩萍,曾是江苏省昆剧院一名老旦名角,精研昆曲超30年。“昆曲是一门非常精致且讲究的‘唱腔’。”裘彩萍说。因门槛较高,曲友自学难度较大,大多需要专业教师指点。其中,以昆曲传统记谱法工尺谱为最。
与简谱不同,工尺谱由右而左直行写于曲词右侧,由工、尺等汉字以及板眼组成,如同文字,不仅在外行人眼中是“天书”,在不少剧团也被束之高阁。裘彩萍的授课内容多围绕工尺谱开展,包括名曲选段教学、昆曲唱腔规范和理论等,一堂课时长约2小时。
“刚开始做的时候,也没想过要做成什么样,只是觉得这应该被传承下去。”裘彩萍说。8年坚持,她的直播网课普及到全国各地,以南京为中心,东起上海、西至青海、北达辽宁、南抵广东,每次上课的曲友近200人,其中不少都是热爱昆曲的年轻人。星星之火点亮传承之路,目前,工尺谱已获批市级非遗项目。
传承人“潮”起来,非遗文化传播也开辟了更为多元化的方式。记者获悉,除传承人自发传播外,在由玄武区文旅局开发的微信公众号“玄武文旅”中,日前也上线了“文化易点通”栏目,开设了包括多项非遗在内的20多个文化子项目。到访者轻轻一点感兴趣的项目,即可通过视频在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