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高耸,桩机轰鸣,土方车往来穿梭,挖掘机平高填低……虽然丹徒区有机易腐垃圾处置中心项目刚开工一个月,但进展迅速,目前1200平方米的建设场地全部平整结束,桩基和钢结构施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作为2020年丹徒区的重点民生项目,我们将督导施工单位以‘跑起来’的姿态完成各项既定目标,计划在10月底前完成建设工作。”区城管局市容科负责人刘海燕介绍说。据了解,该中心投入使用后日处理垃圾2吨,通过高速生化发酵技术,将有机废弃物转化成8%至10%的微生物肥料。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高质量发展更要答好民生答卷。在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丹徒区明确了2020年度十个民生实事项目,涉及乡村建设、群众帮扶、交通、就业等多个领域。为确保民生实事项目尽快落地见效,丹徒区为每一个项目“指定”主体责任部门,专人指挥、专班推进、专项考核,并以目标为引领,问题为导向,不断理顺项目建设中的障碍、梗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克服了包括疫情、汛情在内的诸多不利因素,蹄疾步稳地推进十大民生项目建设。截至目前,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超市项目和光明南郡邻里集市已建成运营,其他民生项目也均按时序推进。
走进位于宜城街道的光明南郡邻里集市,一种与传统农贸集市完全不一样的体验让人印象深刻。该市场设计理念参照新型智慧型标准化菜场和网红菜场的概念,近百个门市和铺位将买菜、购物、休闲、餐饮、社交资源整合,为周边居民提供全新的体验式服务消费,“舒适、安全、卫生”成为这座邻里集市留给人们的特有感受。“民生工程事关人民群众的福祉,打造品质工程、放心工程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区市场监管局张峰表示,该集市从建设初期,区市场监管部门就进行跟踪指导,提供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从源头上做好农贸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事事有监督,一季一督查,丹徒区的民生项目在社会各界的监督下,推进工作有序有力有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攻坚战,其中村庄环境沟塘及河道整治被列为区政府今年的“1号”民生实事工程,按年度计划清淤疏浚整治沟渠83条,其中村级河道64条,清障清杂村级河道19条,清淤整治村庄水塘358座。区水利局作为项目的责任方,立足全区水资源现状,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抓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把农村坑塘沟渠整治作为“水网”建设、水系打造。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116条村级河道的整治工作,整治长度101.89千米,其中清淤疏浚了44条村级河道,疏浚土方33.54万方;清障清杂72条村级河道;完成了447座村庄水塘的清淤整治工作,疏浚土方132.5万方,为今年安全度汛打下坚实基础。
道路提档升级是衡量城乡品质的重要指标。由区交通运输局主抓的“四好农村路”达标区创建工作自启动以来,对照今年的工作清单,强化安全管理和责任落实,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目前涉及到部分乡镇的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包括路侧堆积物清理、路肩坡面垃圾杂草种植清理、村庄段垃圾箱规范等工作已实施完成;同时完成的还有“一县一品牌、一区一特色”农村公路品牌建设工作。此外,S358省道丹徒段路面改造工程和“镇荣线”上会段路面改善工程也取得突破性进展,S358省道丹徒段路面改造工程已完成沿线绿化施工、全线冷再生施工、水稳基层施工、沥青面层施工;“镇荣线”上会——荣炳段路面改善工程有望在9月中下旬完成全路段沥青摊铺作业。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丹徒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确保在民生工程上予以包括政策、金融、人力在内的最大倾斜、最强配置、最优保障,妥善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争分夺秒赶工期、抓进度,做到了任务不落空、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切实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