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2个渔民转吃“文化饭”
2021-06-28 09:32:00  来源:扬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张勇娇 记者 嵇长青  
1
听新闻

6月25日早上8:00,广陵区李典镇沿江村村口驶来了几辆挂着“苏A”牌照的汽车。一群来自省城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年轻人,拿着规划图忙着测数据。村民们像过节一样,从家里跑出来,围着他们这里问问,那里瞧瞧。村民苏春泉拽了拽记者,悄悄地说:“我们村要搞大建设了!”

沿江村,是扬州长江边上最大的专业渔村,这里的村民曾经靠打鱼为生。2018年,李典镇开始部署渔民退捕上岸工作。到前年底,全村195户全部上缴了捕捞证,1592人全部上岸,符合进保条件的退捕失水渔民全部办理进保。“面对逾千名上岸渔民,安排好他们的工作,解决好他们的生计,让他们过上美好生活,是对党委政府‘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效的实际检验。”李典镇党委书记方锦来告诉记者,渔民上岸如何转产再就业,如何因地制宜拓展强村富民新渠道,渔村建设如何乘上乡村振兴的战略东风,一直是党委政府优先统筹考虑的民生实事。

俗话说:世上三样苦,撑船排第一。渔民常年在江上生产,养成勤劳朴素的优良品质。他们退捕上岸不等不靠,有的当起了江豚保护协巡员、镇村网格员、禁渔巡护员,有的联合成立劳动合作社,为附近工业企业提供物业保洁等服务。此外,镇政府还采集适龄人员就业意向和本地企业用工需求,人社部门联合附近企业把招聘会开到了村里,电力公司组织了焊工、钳工、电工技能培训。村民刘成美开心地说:“电力公司特别关心渔民再就业,不仅培训期间食宿全免费,拿到技能证书每人还奖励1000元,优先介绍就业岗位。”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李典镇党委在“退得出、稳得住、禁得严、有保障”的基础上,启动“渔业+”工程,推动渔文化“走出去”。沿江村党总支书记王永来告诉记者,在渔业转型过程中,镇党委提出按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的思路,全力抓好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打造集农家乐餐饮、民宿、垂钓、非遗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渔文化产业社区。

在一张规划图上,王永来指着一块水面告诉记者,这里准备开辟3000亩养殖鱼塘,发展高密度、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水产养殖,建设一座“生产+加工+科技+销售+品牌”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此外,村里还拟建设一座长江禁捕展馆(公园),展示沿江渔业村的渔文化特色,讲好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故事,将其打造成为展示渔文化和广陵禁捕成效的重要窗口。

昔日宁静的沿江村开始热闹起来。

一字一句读着村里请专业机构设计的规划方案,大伙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多了起来:进村入口处要新建游客服务中心,配套建设一座大型停车场;村子中间的河塘要整治成400亩生态休闲渔业体验区,增加栈桥、仿古亭台、廊架等设施;村部旧址要改造成农庄,推出渔家宴特色餐饮;启用渔港闲置的江鲜餐厅,建设水上娱乐项目活动中心;设立江豚观测点,开建一条生态研学线路;村域范围内道路实施“黑色化”,杆线全部下地……

聊着聊着,大家越来越兴奋,觉得渔村真是一处风水宝地。然后,又一脸憧憬:“我们沿江村,要大变脸喽!”

“我们的目标,是把沿江村建设成一座现代渔文化产业社区,一座见证渔业成功转型、渔民顺利转产的产业社区,一座见证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成画的产业社区。”方锦来说,沿江村是大江风光带上的省级“最美渔村”,“现在,我们要把整个沿江村打造成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社区,让1592个渔民从此吃上生态饭、风景饭、文化饭,过上有田有水有景有滋味的好日子。”

标签: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