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漫步村庄巷道,走进田间地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白米镇开启了“美颜模式”,实现了“美丽蝶变”。白米镇纪林村新修建长415米、宽1.5米的护坡,甸河村新浇筑长975米、深度0.8米的U型硬质渠,蛙庄村新铺设长631米、宽3米的硬质化道路,孙舍村新安装186盏光洁明亮的路灯……这一件件民生实事都离不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实施。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白米镇财政局结合工作实际,用足用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坚持规划实施、监管公示、财政资金、后续管护“四到位”,持续加强对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民生领域的财政资金倾斜力度,利用财政奖补项目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为群众办实事、解烦忧,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规划实施到位。按照规划先行的科学发展思路,确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规划与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和整村推进统筹结合。前期,组织人员深入项目点逐一实地勘查,对道路建设、文化活动场所等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全面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优先选择群众积极性高、前期工作准备充分、成效明显、受益面广的项目,确保真正发挥效益,确保项目高标准规划、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完工。
监管公示到位。一方面严格按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程序,推动项目建设规范有序实施。严把项目质量关,按照“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落实项目质量责任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另一方面要求各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好公开公示工作,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均要在村内公示栏中张榜公布,接受村民和社会的监督,同时,镇纪委主动出击、全程参与,前期项目洽谈、中期工程进度、后期项目验收,做到“阳光下办事”,严防项目出现腐败问题。
财政资金到位。据统计,近三年来白米镇累计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资金800多万元,累计开工建设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14个,村级覆盖率达100%,项目涵盖了道路硬化、环卫设施、村容美化亮化、村内文体设施及公共活动场所等领域,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后续管护到位。一方面要求各村项目申报阶段需明确项目后续管护问题,确保责任到人。项目后续管护工作坚持责、权、利相统一,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管护,管护责任不明确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另一方面深化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将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后续管护问题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后续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