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区上党镇里墅村杨金龙家里,陆续来了几位上了年纪的村妪,她们领到在村上农场、生态园帮工的钱,都露出了笑容。这是记者过年前在杨金龙家见到的一幕。
66岁的村民张贵香说,她做工少,只分到2100元。不过,2021年,她在杨金龙的带领和指导下,种新品种油菜、种紫苏,即便干旱,3分地年收入增加了四五千元。
里墅村位于镇江市西南面,这里主要是丘陵地带,土地贫瘠,以产茶叶为主。老人们常说,曾经的里墅村“除了茶叶,还是茶叶。不夸张地说,难有其他粮食经济作物产出。”
如何让钱袋子鼓起来成了村民最苦恼的问题。据里墅村的名人、墅香茶场场长付玉香介绍,里墅村85%的农户收入都是靠种茶和农闲时打打零工。自从农业专家杨金龙从城市来到里墅村后,他带着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尝试种油菜、紫苏、碧根果等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农民的收入从人均1000元左右,提高到了2万多。
杨金龙,1943年10月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经过自己的勤奋学习和钻研,成了一位农业“老专家”。尽管他已年近80岁,依旧朴实无华,常撸起裤管下地,扛起锄头松土,被人打趣是“比农民还农民的农业专家”。
2003年11月,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退休后,丧偶多年的杨金龙把自己“嫁”到了上党镇里墅村陈荣娣家,用另一种方式深耕农村。
“近两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种茶叶的收成大不如前。”付玉香说,如何让里墅村的丘陵坡地种植增收,杨专家很有一套。杨专家来里墅村后,觉得不如推广特色农业种植,再配套其他种植养殖,而且“说干就干”。
作为全国劳模的杨金龙在自家试验地里试种新品种,实验新技术。经过多年的实验,他发现绵新油38(油菜一个品种)与紫苏的“双油”模式的接茬种能让土地增收显著。杨金龙说:“绵新油38含出油高,一亩地突破亩产600斤,而且它亚麻酸含量大。传统油菜通常仅能亩产320-340斤。紫苏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而且紫苏籽榨的油是一种高不饱和度的天然油脂,对降低胆固醇、降低血脂、脑血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持久作用,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这种‘双油’模式不仅可以实现种完油菜种紫苏,一年里接茬种,得两份钱,而且劳动强度不高,效益还挺好。”
“我种绵新油38油菜,一亩能600斤左右菜籽,能榨200斤油,每斤油最便宜也卖到了10元。农户种的产量会比我低一些,也能收400多斤,榨150斤油左右。紫苏每亩地收籽在200-300斤左右,能榨70-80斤油,每斤紫苏油能卖100-120元。”杨金龙算起了细账,“刨去成本,这种接茬种‘双油’模式一亩地一年保守算可以净赚8000多元。在村里,一亩地收入上8000元那可了不得的。”
不过,习惯于传统种植的像张贵香等村民,刚开始时却并不“感冒”:“新型作物,真能赚钱吗?”
在看到杨金龙带着村上一些典型户开始示范种植的收益后,从2020年开始,不断有农户主动来向杨金龙取经。2021年,陈荣娣的妹妹也种了油菜和紫苏。她很兴奋地说:“我家就几分地试种的紫苏,没想收成特别好,榨了47斤油,卖了4700元,没想到还真来钱。”2021年,村里的绵新油38种植面积已达到300多亩,紫苏也有了上百亩。
“这位杨专家经常走访农户,在如何合理种植、节约成本、提高单产效益等方面,都亲力亲为地帮农民解决种植中遇到的困难,有求必应。”付玉香说,杨专家不仅打印详细的栽培技术指南发给村民,对没有销售途径的村民,还负责回收、代售压榨好的成品油。”2021年,里墅村农户生产出的紫苏油供不应酬,很早就销售一空。
“我这儿的预定单都排到了2023年。”杨金龙有些自豪地说。对于乡亲们跟着他特色农业种植的做法,杨金龙说:“既然大家这么信任我,作为一名农业专家,国家培养了我,我有义务、有责任去带动乡亲发展生产,更愿意承担起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让群众真正感受到绿色产业带来的实惠。”
杨金龙喜欢创新,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跟随着杨金龙的脚步,朝着他的实验田地走去。在他家地里,有山核桃200多棵,桑果30多棵,其他果树、茶树各400多棵。他引进的碧根果树2020年就已经开始挂果。
“你可别小看,这个果树经济寿命长,它虽然种下去至少要4、5年才能挂果,但拉长来看,就是一人栽树,四代收益。”杨金龙说。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村里其他村民对他的“致富经”的信心十足,也开始在茶园里套种碧根果树。“这种新模式,可实现春季采茶,秋季摘果。”现在不仅全村种植有500亩地,合计700多棵碧根果树,杨金龙还把引进种植碧根果这个项目推广到了上党周边乡镇,种植了100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