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引来“百花”开 栀子绽放满“堂”香
2022-07-13 09:19: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记者 鲁舒婷 通讯员 孙良梅 冯勇  
1
听新闻

7月初的响堂,度过了最繁忙的花期,空气中仿佛还飘着栀子花的清淡香味。早起,在大马营营地附近溜达一圈,再去跟几位新村民打个招呼,最后到自家花田查看一番,要是看到迟开的栀子花,就采摘回去放在客厅——这是72岁村民曹如国每天的“固定动作”。

老山脚下的响堂村,原属浦口老山林场,后划归江浦街道华光社区,三面环山一面抱水,至今还保持着30多年前的风貌,鸡犬相闻、炊烟袅袅。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这里草木葱茏、植被茂盛。曹如国告诉记者,原本大家靠着伐木卖树赚几个工分,好的时候一天能赚几块钱,后来才发现卖栀子花更挣钱。

村民孙晋霞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每年端午前后,孙晋霞都会摘一篮子栀子花到江浦菜市场门前贩卖,两分钱一朵,最多的时候孙晋霞一天能卖十块钱。

“很快村里人都知道栀子花能卖钱,大家都开始种栀子花。”曹如国回忆道,十多年来,种花的村民从一户到几十户,花价从几毛钱卖到一块钱,响堂的栀子花也逐渐从江浦县城走向南京城的大街小巷。

如何能让响堂的栀子花香飘更久、更远?这是浦口区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响堂计划”由此产生。

栀子花开,在江南地区是端午到来的典型标志。去年,南京市委宣传部“我们的节日”选择响堂作为端午文化传承基地,举办了第一届栀子花大会,响堂迅速成为“流量担当”,不仅让游客纷至沓来,也吸引了思想前卫的精英大咖。

从南京“行走的文化名片”陈卫新,到南大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胡友培,从打造莫干山网红民宿的奥地利设计师GencoBerk,到“铁匠师傅”、南艺设计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王克震,他们的加入,给响堂带来无限可能。

聊乡村振兴,聊空间再造、聊业态布局,举办文化展览、主题沙龙、民谣歌会,这些人让响堂“换了一个玩法”。“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自身优势资源,让响堂文化内涵被挖掘放大,让这里处处都有‘文艺范儿’。”王克震说,如今,他已经入驻34号院,成为响堂新村民。

“响堂计划的主题是艺术重构乡村,我们把艺术家、设计师、主理人请进来,让他们作为新村民,深度参与村落改造与山村文化的复兴。”浦口区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一个核心要素,就是栀子花,要让它成为响堂的IP,拥有自己的品牌和节日,以此进入更广泛的市场。

新村民带来新想法,栀子花迎来新生。去年端午,响堂与华润苏果达成合作,在苏果超市可直接购买栀子花及周边产品。今年端午,定价16.9元的栀子花上线“叮咚买菜”,一周时间,由23户村民供货的2万把栀子花,通过冷链物流被分销到上海和杭州,每批货都在上架一小时内被抢购一空。而作为公益活动的一部分,栀子花义卖所得,让远在四川省凉山州、甘肃省武威市的乡村小学有了篮球场和塑胶跑道。

一花引来百花开。响堂栀子花由线下走到线上,第一次“拥抱”互联网,引来栀咖啡、大马营等17个品牌在这里落地布局,山脚下的村落渐渐人头攒动,节假日高峰时期每天客流超过4000人。

外来媳妇孙娟见证了这一变化。作为第一批与浦口文旅集团签订租约的村民,她家的房子每年仅租金收益便有10多万元,公婆依靠栀子花每年能有三四万元收入,她本人在村里就业,负责游客接待,每月有几千元收入。

标签: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