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趸船不用进坞就能检验的政策,对我们企业的助力太大了!过去趸船外出船检,受影响的不只是码头的运行,还有整个公司的物流体系。”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公司物流码头口岸办负责人潘军对记者说。昨天上午,南京交通运输行业助企纾困“水十条”正式发布。发布现场,省市水运行业企业代表们无不点赞,对举措的落地充满了期待。
“水十条”主要包括:船舶检验服务“送上门”;船舶安全评估“见实效”;首次轻违免处“零罚款”;港口物流保通“零梗阻”;内河电子证照“多合一”;船员供给保障“智能化”;行政许可审批“不见面”;水上政务服务“一站式”;船舶开业经营“一次办”和水路营商环境“塑品牌”共十个方面。比如,“水十条”将对长期在外营运的船舶不定期组织开展“集中检验”;对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长三角区域待检船舶实施船舶检验“通检互认”;针对疫情影响,对部分待检船舶开辟绿色通道,实施船舶远程“视频检验”。相关举措可为船舶节省营运时间、为船东降低营运成本,以一艘万吨轮举例,可以节约一个营运船期,相当于节约成本近10万元。
过去南京港内趸船需要定期上坞检测,这样一来,拖运、检测、往返下来时间和费用都相当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水十条”优化船检方式,对部分符合条件的趸船进行综合评估,采信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趸船的水下探测结果,依法开展水下检验,延长进坞周期。“一般来说,船长80米的趸船上坞检验周期在30天左右,加上起锚、抛锚和拖带等费用,预计耗费成本80万元,而专业检测机构水下探测花费只要不到20万元,一方面可以节约近60万元的成本,另一方面水下探测可以保持趸船正常经营不受影响。”市交通综合执法局五支队支队长闫冰对记者说,“总的来说,‘水十条’是根据水运行业管理部门工作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交通部门一直在帮我们的物资运输想办法。”潘军介绍,今年4月底,受到疫情影响,其公司生产的基础化学品无法通过公路交通运输,“想通过水路运输的时候,发现我们的码头该类别经营许可已经暂停了,只有10天时间。交通部门得知后,立刻优化了程序,通过不见面审批让我们10天之内拿到了经营许可证,顺利把这3000吨物资通过水路运出了南京,否则产品堆积不仅影响到下游企业的生产运行,我们的仓库也将趋于饱和,面临停产。”
“我们公司正在推进‘运河战略’,目标是要打造内河运输的龙头企业,在苏南、苏北开辟内河航线,以集装箱船舶运用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南京交通部门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江苏远洋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戴伟对记者说,“在市交通执法局五支队的全力支持下,我们的首批内河流域集装箱电动船正在建造,而电子证照‘多合一’也让我们给船舶办理‘身份证’时更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