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扬州市广陵区认真落实省、市关于美丽宜居城乡建设的工作要求,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比发展就是比环境”意识,将环境提升紧紧与园区“二次创业”、古城“有机更新”、老城“面貌整治”等工作相结合,以“干净、整洁、舒适、优美”为目标,排定9大类135个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努力以高质量的城市管理水平促城乡品质和面貌的提升,全面展示美丽广陵的现实模样。
施井路整治前
施井路整治后
精雕细琢 扮靓城乡颜值
地处城乡接合部的施井路建于70年代,两侧老小区、老企业众多,道路狭窄拥挤、下水不畅、环境脏乱差,是市民心中有名的“老大难”区域。2018年以来,根据市打造东南新城战略部署,广陵区先后开展了施井路拆违、拆破、拆烂“三拆”行动和雨污水管道、道路基面层面、桥梁交安、强弱电及绿化景观等一系列工程。2022年区政府又拨出专款对施井路沿街建筑立面、店招广告、城市家具、街头小品等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实施立面改造5000多平方米,提升店牌店招230处,并对沿线强弱电配电箱、卫生间、的士指示牌、空调外机位、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等进行了更新提升和统一规范,实现了“三年三大步、连年有进步”。整治后的施井路长1900米,宽30米,含15米宽的机动车道以及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还同步建设了运河南路、沙施河等口袋公园,沿线环境大幅度提升,从昔日的“脏乱差”变为今日的“精秀美”,已经成为扬州东南新城生态宜居示范区道路提升改造的“标杆”样本。
问题导向 破除管理顽症
东花园小区是扬州最早建设的住宅小区之一,人口密度高,外来人员集中,基础设施较差,环境问题多。在该小区南部一地块长期以来存在占地种菜、堆放垃圾、摆放集装箱等现象。借助环境提升行动,相关属地和部门下定决心,于3月30日对该地块进行集中整治,对现场进行清理整顿,该处环境显著提升。此外,5月底,相关单位联合攻坚,对京杭大运河边廖家够一处存在多年的废品回收点进行了取缔和清场,彻底改善了该处环境。
建筑垃圾偷倒乱倒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难题。广陵区一方面在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开展百日攻坚行动严厉查处相关违法行为的同时,注重科学疏导,综合施策,结合垃圾分类工作,加快终端建设,探索实践采用属地临时集中堆放,再集中收运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的“产、运、处”闭环处置模式。目前,广陵区已建成3个属地建筑装修垃圾中转收集站,主要服务于居民、企事业单位房屋装修、改造所产生的建筑装修垃圾,实行预约开放,投放时严禁掺有生活、餐厨、渣土、淤泥等其他非建筑装修垃圾,以便于回收处置再利用。
以人为本 解决急难愁盼
9月,家住古城区彩衣苑小区的居民们发现,属地街道和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为他们量身定做了一套“合身”的衣服。利用原有的健身器材的场地修建了一条长廊,建设供老人休息的亭子,再配套绿化,老人走在长廊上就像在公园似的。“走廊是塑胶跑道,两边都是绿化,别说是老人了,就是我们下班后,在小区内走一圈,心情都是舒畅的。”小区居民陈莉莉表示。在小区入口处,新增了一处微型消防站,体积小巧精致,配备各种消防器具,功能十分强大。一旦小区里发生火灾,居民可以就地取材,第一时间将火情控制住。此外,小区的车位也重新规划了一番,将之前模糊不清的停车线一一明确,停车位附近枯萎的绿植都拔出,重新铺上新的绿化,小区内部破损残缺的绿化也都得到了修补。
居民们的惊喜还不止于此,今年,离小区不远的小秦淮河沿线也进行了全面改造,将原本一条200米长的人行通道打造成了“扬州风味小秦淮”休闲步行街,通过加强绿化美化、增设特色景观、更换时花绿草,还原文史古籍中繁华的“小秦淮”。这条步行街长约200米,原先仅是一条人行通道,环境杂乱,经过全面改造,这里成了他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解放桥市场整治前
解放桥市场整治后
小市场承载大民生。广陵区将9个农贸市场的改造列入环境提升项目,按照“出现一个、整改一类、提升一片”的原则实施市场内部及周边环境提升,解放桥、彩衣街、翠月南苑等市场全新呈现。
下一步,广陵区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突出实干导向,迎难而上,争先进位,持续提高环境提升工作质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