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长江”主题数字大展将“空降”南京!16位艺术家联手演绎“何以长江”
2023-11-20 11:31:00  来源:江苏有线  
1
听新闻

长江是中华儿女伟⼤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最初的生命摇篮;她见证了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兴衰繁盛,从远古先民的筚路蓝缕,到现今数字时代的飞腾创新,每一寸光阴都在⻓江的河水上留下记忆。

11月24日,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将于江苏大剧院正式开幕。届时,在这处25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内,16位艺术家以及顶尖制作团队将长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联手演绎一场瑰丽的美学浸染、一次宏大的东方诗篇,带来一场极致的文化盛宴。

《母亲河》- 王岩;UV喷绘,分屏影像装置;2010-2014

用数字化手段讲述“长江故事”

展现可阅读的⻓江图景

“河流是时间的见证,我们是被时间遗忘的旅⼈。”时间的力量隆起地壳,沧海桑⽥,斗转星移。⻓江自西向东,从青藏高原的冰川⽽来,浩浩荡荡奔腾千⾥东注⼊海。

作为首个长江原创IP展览,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以“天际流”作为开篇序言,从“通天河源·生命奇迹”“巴山蜀水·壹江同频”“云梦泽·日月岁新”“扬子春潮·江河湖海城”“奔流入海·山川同脉”五个主题切入,在12大展项中汇集沉浸感十足的艺术装置,刻画了长江上、中、下游的蔚为壮观与迂回婉转,溯源伟大母亲河的雄奇与浪漫。

《从雪山到海洋》- 潘镜如;数字多媒体影像作品;2023

数字长卷、纸本水墨、分屏影像、水印木刻、手工艺装置、声音可视化装置......在本次数字大展上,这些包含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装置艺术等展览创作的形式,将展现出一幅可阅读的长江图景。该展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层峦叠嶂、移步换景的意象用于展厅的动线结构中,伴随着四个剧幕式渐进阶段体验,观众在行走中沉浸于长江文化美学意境的同时,也在数字维度中化身为数据原点,成为“数字长江”的部分。

融⼊“数字奔流”时代意象

先锋艺术家天团开启“数字长江”序幕

由邱志杰、陈琦、王志鸥、刘建华、杨泳梁、李振中等16位艺术家组成的“艺术家天团”,囊括了国内艺术圈最活跃的一线力量。他们将用最有深度的学术、文化情怀,为走进展览中的观众,讲述最日常、最身边的“长江故事”。

《长江诗境图 》- 邱志杰;纸本水墨;2023

作为当代最具创造⼒的艺术领袖之一,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邱志杰将以作品《⻓江诗境图》拉开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的序幕。在当代艺术的语境框架下,这幅“纸上水墨”作品在剖析⻓江流域地理纬度与展示沧海桑⽥变化的同时,也将诗性长江的文脉揉进江⼭中,展现出一幅可阅读的长江图景。

据悉,邱志杰的创作活动涉及书法、⽔墨绘画、摄影、录像、装置、剧场等多种⽅式。他用现代化的影像、新媒体与AI技术进⾏着⾃⼰的语言实验,采取更为多元化的创作技巧重新解读中国的文化与艺术,并在传统与当代间塑造沟通的渠道。

《天际流》- 王志鸥;数字影像空间;2023

与邱志杰一起开启大展序幕的还有新媒体艺术家与策展⼈、黑弓BLACKBOW创始⼈王志鸥,他的数字影像空间作品《天际流》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地势气象,融⼊“数字奔流”的时代意象,将象征长江流域的信息集聚,让观众深⼊传统感知与当代意识的融合思考。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奥林匹克主火炬总设计师以及国庆70周年视觉总设计,王志鸥专注研究科技美学领域十年。作为国际前沿的科技艺术领军⼈物,他带领团队以“科技美学打造中国文化记忆”,在世界级活动中展现了中国文化风采。

《2012⽣成与弥散》- 陈琦;水印木刻版画(数字版);2023

出身于南京的陈琦,是中国最早的数字艺术家之一,现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推动中国当代⽔印⽊刻版画观念发展的一位重要创作者,在“通天河源·生命奇迹”篇章,他将带来数字版水印木刻版画《2012⽣成与弥散》,用⿊与⽩的纹路建构与解构中国⼈⾼远宏阔的世界观。

从长江源头到江南⽔乡

16位艺术家、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团队打造东方美学大展

从长江源头到扬子江畔至入海口,一众创作者由西向东,横跨山与海,捕捉到了丰富的、不为人知的长江故事。

《福》- 郑祎;陶瓷、布料;2020

《共频》- 孙骁、王韧;分屏数字影像、音频波形装置;2023

《长江记忆》- 邬烈炎、邬羽乔、于西;混合材料装置;2023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潘镜如、摄影艺术家王岩、跨媒介艺术家陈天禅、德国数字艺术家Philipp Artus等创作者用数字影像,追溯长江源头,记录下“母亲河”的点点滴滴,展现出⼀个个关于长江生灵的奇迹;在巴山蜀水间,民族文化丰富多彩,陶瓷艺术家郑祎、自由摄影师及独立纪录片导演孙骁、交互艺术家王韧等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了“隔江同频”的民族共融观念;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邬烈炎与媒体艺术家邬羽乔、于西则用混合材料装置,以长江不同时段的落日为展厅意境,模仿长江自西向东奔流而下的态势,观众可以在落⽇余晖下,感受江⽔的浩渺,聆听江⽔的记忆;扬子江畔,石头城外,江潮即将奔流入海,艺术家董文胜、杨泳梁用影像将江、河、湖、海、城定格,刘建华、李振中、Samuel Yang则分别用瓷、微水泥、稻谷、真丝等材料元素,共同“搭建”出一个可“触摸”的灵动江南。

此刻的展览是回溯,更是一起迈向未来。

这场如梦似幻的东方美学大展,由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团队黑弓BLACKBOW与国内前沿数字艺术团队MetaWay麦塔维打造,采用4K交互、Unity 3D、AI、3D mapping等技术,将为观者提供全维度感官互动的沉浸体验。

《江畔摇篮曲》- MetaWay麦塔维(数字设计:陈子建)、彩虹合唱团、金承志;多媒体作品;2023

在“奔流入海山川同脉”篇章,MetaWay麦塔维与上海彩虹合唱团合作的多媒体作品《江畔摇篮曲》,让观众在音乐和光影的交织中,与⻓江母亲河相拥,坠⼊摇篮曲的轻柔梦境;在与新媒体艺术家杨鼎共同创作的《我从长江来》中,三屏影像装置分六个章节叙述⻓江之上⽣命的故事,表达对社会、⾃然、历史、未来的关注与思考。

《我从长江来》- MetaWay⻨塔维、杨鼎;分屏数字影像;2023

2023年11月24日—2024年1月31日,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将借助人文、数字艺术和东方意境三个独特视角,以数字之美话文化之韵,将一时一景,化身一叶轻舟,让观众从第一人称视角出发,随光影前行,卧游于数字长江的画境之中,谱写一本属于自己的“⻓江之书”。

展览信息

时间:2023年11月24日至2024年1月31日(周一闭馆) 地址:江苏大剧院东门广场(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181号)

标签: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