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防汛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日,淮安市防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不淹不涝不旱”城市建设要求,高度重视防汛工作,时刻保持高度警觉,未雨绸缪,严阵以待,扎实做防汛准备工作。
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全面落实防汛责任
1月13日,市防办发出汛前检查通知,2月20日-27日,市防办派出汛前检查组对全市流域性河湖堤防、水库、涵闸、泵站、城市及区域性防洪工程等重点区域进行抽查。3月1日-2日,召开汛前检查汇报会,逐一过堂分析存在隐患问题。先后两次对各县区下达交办单,督促防汛隐患整改。
5月18日市防指召开全市防汛工作会议,调整充实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负责人和成员名单,在《淮安日报》等官方媒体公示各级防汛责任人名单,并以专题片形式通报了汛前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
完善各类预案方案,提升防汛排涝应急能力
结合淮安市近年来水系和水利工程变化,市防办修编印发市级各类预案方案,完成《城市极端暴雨应对预案》编制,并组织力量对全市各县区所有防汛预案进行会审,逐一提出修改意见。同时开展预案演练,组织开展2023年全市防办系统防洪排涝预案桌面推演,参加省水利厅组织的淮河防洪调度推演。督促各县区开展“防汛演练月”活动,目前已有4个县区完成演练。
落实防汛排涝抢险应急队伍、提前架设应急排涝临时机泵任务、加强防汛物资器材储备管理、完善网格化巡查助排机制。市防办于5月22日组织开展全市县乡级防汛指挥长培训,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应急指挥处置能力。5月16日起,组织4期防汛抢险技能培训,提高一线人员应急抢险综合能力及防汛业务知识水平。同时市防办着力强化预报预测预警,对各县区信息化系统运行管理情况、数据准确率、设备在线率、网络联通率等情况进行检查巡查,并针对问题下发整改通知单,确保信息化系统平稳运行、数据及时准确。
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加强抗旱用水管理
今年1-5月,洪泽湖入湖流量13.06亿方,较多年平均入湖水量偏少6成多。市防办坚持强化全市抗旱用水管理,严格计划用水和调度指令执行,协调解决局部用水困难。进入汛期后,强化水库防洪调度和汛限水位执行,加强调度指令下达、调度执行、调度信息发布与报送等工作,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同时,市防办选取3条城区典型河道开展淮安市城市生态活水调度模型试验研究,截至目前共开展5次试验。
下一步,根据淮安市委市政府关于防汛工作相关要求,淮安市防办将进一步聚焦风险隐患整改,推动防汛抗旱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一是做好灌溉水源调度管理,保证全市生产生活用水。强化农业大用水时期灌溉水源调度管理,及时掌握各地三麦收割及水稻栽插进度,统筹主要河段各类用水需求,细化水源分配方案,确保全市480万亩水稻及时栽插完成和全市各类用水秩序正常。
二是强化汛期应急值守,做好灾害防御工程调度。自5月1日起进入汛期,市防办将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防汛值班等制度,根据雨情、汛情发展情况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落实各项防汛抗旱防台风措施,加强汛期洪涝水和灌溉水源调度管理,强化会商研判、应急联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最大限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三是及时处置各类险情,全力做好抗洪抢险工作。如遇突发险情,迅速组织力量赴现场处置,按预案集结防汛排涝抢险应急队伍,开展城区应急排涝临时机泵强排,保障防汛物资器材调运,确保险情、工情、灾情等信息传递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