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今天,我又到‘闲置物品交换区’换到了有机农家菜,自从‘交换区’设立以来,隔三差五就有邻居们从乡下带来农家菜,一次性摘多了,吃不完还浪费,刚好放在‘交换区’,大家各取所需,在各单元楼下就能换,非常便捷。”东城佳苑居民万立梅兴奋地说道。
自2012年以来,张方村乘着“万顷良田”项目东风,全村471户农户全体整村搬迁到县城东城佳苑小区,实现了农民向市民的华丽转变。近年来,张方村尝试围绕“创建友善管理机制、提升友善服务水平、改善友善人居环境、增强友善文化氛围”四方面打造“友善小区”,聚焦破解小区治理重点、难点、堵点问题,探索推行小区党组织领导,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共同参与的“1+3”社区治理模式,因地制宜打造 “一小区一品牌”,促进友善内涵式发展。
“闲置物品交换区”的设立便是“友善小区”有效自治的缩影之一。东城佳苑小区有19栋48个单元,目前“交换区”已基本实现单元全覆盖,在张方村党群服务中心旁还设立了大件闲置物品交换区,部分居民去交换大件闲置物品时还可以到党群服务中心登记,依据物品的价值可以兑换“小积分”,在党群服务中心的积分兑换点,用小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居民们通过“以物换物”,把家中闲置物品互换成需要的物品,有效促进了闲置物品的再利用,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增进了邻里感情。走进单元楼内的“闲置物品交换区”,小小的架子里摆放着闲置儿童玩具、有机农家菜等,不少居民去放置闲置物品前会在楼栋单元群内提前发出消息,不一会儿交换区内的闲置物品便被“抢购”一空。
“心连心”友善志愿服务小分队是“友善小区”创立共治的成果之一。在这里,居民是“主角”,由友善中心户、离任村干部、老党员、楼栋长等组成友善志愿服务小分队,居民自治的参与让小区管理由“无序”变“有序”。居民们可以通过楼栋单元微信群、意见箱、扫描“有事好商量”二维码反映问题,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友善志愿服务小分队、社区工作者、业主委员会、物业等及时的上门服务,有效避免了邻里间的摩擦。
张建银是小区里的友善中心户之一,擅长调解邻里矛盾,与邻居之间始终保持友好和睦的关系,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周围邻居们很愿意与他交往谈心,喜欢找他帮忙协调问题。小区里像这样的“热心肠”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将“友善”种子播种下去,左邻右舍遇事相互搭把手,拉进了邻里关系。
“友善睦邻点”在社区党总支的引导和支持下自觉发起,场地主要设在张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周边。一方面,村部设立了残疾人之家,可带动小区内2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给残疾居民提供了友好相处的空间;另一方面,村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定期在“睦邻点”开展文艺汇演、“邻里才艺大比拼”等各项文娱和体育健身活动,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密切了邻里关系。
通过探索创建“友善小区”,东城佳苑小区内的居民邻里互帮互助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营造了友善睦邻的良好风气和氛围。下一步,金北街道张方村将持续聚焦“友善”,营造出“困难有帮助、矛盾有调节、服务有保障”的生动局面。(郑洋 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