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有中医养生专家,使我们日常的锻炼更精准更有效,感谢专家们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家住苏州市万科金色里程家园的王伯伯感慨道。一次家庭医生服务中,王伯伯结识了中医护理组组长朱敏丹医生,在切磋中发现其自学的中医八段锦只是形似却未理解精髓,而后在朱医生指点下高效地调整了自己的锻炼方式。
2022年1月,姑苏区白洋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再次深度合作,在提供测量血压和血糖、用药和健康咨询等常规的家庭医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中医特色疗法体验区,将穴位贴敷、推拿、平衡火罐、耳穴埋籽等多项中医特色疗法送到居民家门口,从中医治未病工作角度阶段性为居民提供服务。
全区覆盖,基层中医服务提档升级
“家门口社区卫生的中医服务越来越多了,能处理的病症也越来越多了,而且还有大医院的专家来看诊,真的很方便!”家住天筑家园的居民刘阿姨笑道。保护区、姑苏区以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自2019年起连续三年组织实施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一期、二期、三期,持续投入1300万,推进基层医疗卫生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推动建立融入中医药内容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取得了居民的广泛认可。
2019年,白洋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全市首个中医特色妇幼保健诊疗区,开展产后康复调理、婴幼儿常见疾病的诊疗康复等工作,增设中医护理,孵化小儿咳喘贴、小儿荨麻疹的中药洗浴等特色项目;2020年,横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小针刀中医特色诊疗工作室,通过硬件改造,扩大规模,为居民骨伤科疾病中医诊疗提供特色诊疗服务;2021年,彩香一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肛肠病中医特色诊疗工作室,开展中药汤剂口服、中药坐浴、涂抹、中医针刺等治疗项目;三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孵化中医健康体重管理诊疗项目,通过中药、敷贴、埋线、艾灸、针刺等中医疗法帮助患者体重恢复正常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基础病变。
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互联网+中医药”的服务模式,实行“中药饮片”配送到家服务,建设覆盖全区中医药服务的信息化、标准化、高质量的饮片、煎煮、配送一条龙服务平台。
科学养生,中医药服务走进千万家
连续三年,保护区、姑苏区围绕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功能,从中医预防保健入手,为重点人群提供集“中医体质辨识、健康宣教、健康管理”为一体闭环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积极宣传中医药健康知识,引导居民科学养生。
中医健教走进社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义诊、专题讲座和中医健康教育处方宣传等多种形式,深入社区居委会、养老机构等部门,三年间系统组织辖区范围内开展422场中医健康教育活动,向居民普及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及养生保健技术;中医药免费体验,保护区、姑苏区通过线上“姑苏发布”微信公众号和线下三伏贴免费体验券发放等形式,开展“中医治未病穴位贴敷进社区”免费体验活动,连续三年发放了1.3万余个体验名额;健康管理服务普及,常规开展辖区50周岁以上老人治未病服务、0-6岁儿童个性化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三年共完成中医体质辨识约54万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数约8.1万次。
夯实基础,加强中医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2019年,保护区、姑苏区完成了对100名中医健康教育员的培训工作,同时赴南京高校招聘了20名在编中医师充实姑苏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壮大中医师服务力量;2020年,举办姑苏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培训,安排护理专家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专业授课,27名社区护理骨干通过一周集中培训,掌握针灸、拔罐、穴位按摩、刮痧、穴位敷贴、中药外敷等几种常用中医适宜护理技术,极大提升了社区中医护理服务能力。
三年间,保护区、姑苏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先后选派了30名社区中医师至市中医院参加中医全科规范化培训和中医全科转岗培训,传承“吴门医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达到2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
目前,保护区、姑苏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形成以市中医医院为技术龙头,“中医馆”和“中医阁”为托底,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为一体的姑苏特色中医药服务体系和“基层辨识、专科指导、专家下沉、双向转诊”为路径的基层中医药服务品牌,实现中医药守正创新,赋能基层健康管理,争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级标准中医馆,为建设健康姑苏贡献中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