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一番风味!感受了一番《知否》戏中的雅韵,享受古人的风雅情趣。”3月2日,苏州中国花卉植物园内暗香浮动,古琴声婉转悦耳。成片盛开的梅花树下,苏式茶席、花道席、古琴席、点心席一一开列,拉开了“暗香疏影·苏式花道带你来赏梅”沙龙帷幕,体验者和游客共赴一场春天的“梅”好之约。
江南春早,植物园迎来了“梅”好时光,“绿萼”“白梅”“宫粉梅”“美人梅”等品种次第绽放。星星点点的梅花,经明媚的阳光妆点,煞是好看。清风轻拂,暗香袭人。眼前的这番“梅”景引来市民踏春赏景。
苏州人爱花赏花,也爱插花。闲来无事插枝花,寻常人爱,文人墨客更是情有独寄。明万历年间的湖北人袁宏道,在苏州时官拜吴县县令,著《瓶史》,专门讲插花。清代住在沧浪亭边的沈复,著作的《浮生六记》里也有实际的插花技巧。
插花,在苏州既有民间基础,又有文人墨客拔高层次,于是一个以典雅为特点的花道流派——“苏式花道”应运而生。活动现场,“苏式花道”的创始人兮月、擅琴棋书画的香文化者香界子,用一琴一花带大家共赴一场心灵的春天之约。
“插梅花首先就是要选枝条,要‘疏影横斜’,才能有‘暗香浮动’的韵味。”梅花林下,“苏式花道”的创始人兮月正带着大家体验苏式花道。在她看来,梅花孤傲,要将“一树独先天下春”的精神展现出来,就要选梅花开得正盛且有气势的枝条来表现。正如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后序》中提到:“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斜横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这也是梅花插花选材的方向。
兮月介绍,瓶中插梅当选铜器和古朴陶器,以其厚重色彩来烘托梅的清韵。梅花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常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合插,列为“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插为“岁寒三友”;与竹合插为“梅竹双清”,可单插,也可与当季花材组合,使作品更富有现实感染力。“配材不宜过多,以两三种即可。”兮月强调,文人插花讲究“潇洒最宜二三点,好花清影不须多”。
听完老师的讲解,大家纷纷摆弄手中的梅花,邂逅“梅”好。端啜一杯茶香,嗅闻一炉熏香,听一曲袅袅清音,再欣赏插花作品,瞬间进入宋人雅致生活的场景中去。“品茶、焚香、插花、挂画是宋代‘四般闲事’,也是宋代文人的生活‘四艺’,没想到今天在植物园沉浸式体验了‘两艺’,此行无憾!”沙龙爱好者们沉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