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欧洲,著名科学家约瑟夫·亨利的工作室突然发生了一起离奇的事件:他最新研制的电磁起重机突然失灵,无法将铁制物品从运输车上吊起……经过勘探,发现电磁起重机被人动了手脚——请小侦探们通过实验找出‘真凶’!”近日,在2025年扬州市小学科学优课展示活动中,梅岭小学的高文老师执教了《电磁铁》一课。区别于传统课堂,这堂课以“磁铁失窃案”为主线设置了一场“剧本杀”,实现了“知识建构”与“游戏机制”的自然融合。

课堂上,老师当起“DM”(“剧本杀”主持人角色),学生们化身“科学侦探”,不仅通过绕线圈、连接电池等步骤,亲自制作电磁铁、体验电磁铁的工作原理,还自主设计变量控制实验,通过改变线圈匝数、电流大小和铁芯粗细来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在分析已有线索和进行实验验证后,同学们最终锁定了“真凶”。
“这堂课的灵感来源于对学生的兴趣观察。”高文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对游戏,尤其是“剧本杀”这类互动性强的活动非常感兴趣,那为什么不把科学知识和游戏结合起来呢?“电磁铁这个知识点本身有些抽象,如果能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呈现,学生们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让学生们在破案的过程中学习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让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

高老师还在课堂上特别设置了“AI侦探助手”,会在关键时刻给学生提示。不同于传统的教师点拨,侦探助手更像是游戏中的引导者,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知识。
“我本来觉得电磁铁知识很难,但破案时我一口气做了3次实验,就想证明真凶到底是谁!”学生张炜东兴奋地展示笔记本,上面写满了“案情分析”。学生盛逸辰则说:“我平时就很喜欢跟朋友们玩‘剧本杀’,没想到能在学校课堂上接触到,真的很新鲜!”
记者了解到,这堂课还引入了“一案一课”的任务设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单。“任务单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设置了不同的实验任务和问题。”高老师说,这种“一单一案”的设计与AI赋能的结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兴趣。”梅岭小学有关负责人表示,“剧本杀”提供情境,科学实验提供方法,两者结合是创新实践,学生在协作中同步提升了科学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在这个知识快速更新、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学校计划将这一教学模式推广至更多学科,让学习真正‘活’起来。”
(记者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