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助力“加速跑” 为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贡献“江苏力量”
2025-04-23 16:46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王慧云  
1

交汇点讯 4月23日,由江苏贸促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业机械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江苏农业机械展览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开幕。

本届农机展设精品国际馆、智能装备馆和科技创新馆三大展馆,涵盖动力、耕整、植保、收获、烘干加工、畜牧水产、智慧农业、科研成果等展示区,展览面积达40000平方米,集中展示境内外农机行业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 科技赋能江苏农机“加速跑”

在“江苏农机装备补短板成果展区”,记者观察到,农机装备研发成果正加速转化为产业应用,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江苏积极探索农机研产推用一体化模式,实施全国农机研产推用一体化试点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截至目前,省现代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已建立熟化应用点(基地)285个,总面积达到3.77万亩。这些基地涵盖了多种农业生产场景,为不同类型农机装备的熟化定型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沃得甘蔗收获机械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沃得集团的甘蔗收获机械赋能甘蔗装备熟化定型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我们在广西租赁了大量农田,通过实际生产场景中的反复试验,不断改进和优化甘蔗整杆收获装备的性能。”沃得集团农机负责人表示,这种“边试边改边完善”的模式,让农机装备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成熟,更好地满足了农民的需求。“通过研产推用一体化模式,我们不仅加快了农机装备的研发成果转化,还提高了农机装备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打开农机教学“新视界” 高校“智造”闪耀展会现场

“这次我们带来的基于混合现实(MR)的智能农机教学系统,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农机教学中的一些难题,让教学更加高效、生动。”现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展台前人头攒动,众多参观者被这里展示的前沿农机技术所吸引,争相体验其头戴式教学设备。

据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高菊玲介绍,传统教学设备很难直观地展示农机的工作原理和复杂构造,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研发智能农机教学系统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这一痛点,把抽象的农机装备工作原理和复杂的农机构造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记者在体验中发现,这个系统还能实现现场多人共享视图远程实时指导与讲解,通过手势识别实现自然便捷的互动体验。

“该系统融合了自动SLAM技术、多模态交互融合、分布式同步技术、空间计算及混合现实等前沿技术,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高菊玲解释道,“其实它就是通过三维立体建模与动态可视化技术,给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农机内部世界的‘神奇之窗’。学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身临其境地感受农机的每一个部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方式,培养更多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农机人才。”

在参与本届江苏农机展的众多高校中,除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教学“黑科技”,还有专注于提升传统农机性能与效率的创新成果。

孙建富正在为采购商介绍

“这台2BF-10型智能化旋耕开沟施肥播种机是我们团队的最新成果,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复式作业能力强。”谈及这台播种机的性能,来自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的研究生孙建富如数家珍,“一次作业就能完成旋耕、施肥、播前镇压、播种、开厢沟等多道工序,而且它不仅适用于水稻、小麦、油菜的播种,通过更换播种部,还能播种大豆、玉米等作物,适用范围非常广。”

值得一提的是,这台机器自带“技术大招”,在可调式播前强镇压保墒、高质量畦沟构建、智能作业系统控制、播种深度精确控制等方面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专利。在2024年浦口区的百亩示范方,小麦实收亩产达到了590.70kg,水稻理论测产亩产为723.76公斤,创下了当地高产纪录。

“我们希望通过这台2BF-10型智能化旋耕开沟施肥播种机,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孙建富说道。“这不仅是对我们科研成果的一次成功转化,更是我们为农业现代化贡献的一份力量。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努力,研发更多先进的农机装备,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AI“爆改” 农机创新“马力十足”

目光转至场馆内的“庞然大物”上,每个机器的轮胎都有一人高。大身体里藏着大科技,不少产品已经将物联网、大数据、无人操作、北斗定位等“时髦应用”广泛普及。出色的外观加上卓越的性能,吸引了众多行业内部人士的关注。

“这是我们针对无人农场开发的高速乘坐式插秧机,能够自动规划路径,调整作业速度,它配备的自动撤场功能能够实现自动避障、掉头以及回字形收割。”在无人化展区,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技术中心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除此之外,东风还带来了水田打浆机、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等智慧化农机,能够为农户们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智能化、无人化。“在东南亚的热带种植园,中亚一望无际的棉花地上,都驰骋着来自东风的现代农机。”

除了在技术前沿“乘风破浪”的农机产品,现场也不乏一些脚踏实地,在无人化领域持续深耕的代表。集萃智造就是其中之一。

现场,集萃智造的智能机器人成为众多农机采购商关注的焦点。这些机器人不仅具备强大的作业能力,还植入了先进的视觉模型,能够通过眼睛上的摄像头精准识别害虫种类和农作物,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全新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采购商们正在与集萃智造展出的智能机器人互动

“我们的机器人搭载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识别系统,这就好比给机器人装上了一双‘火眼金睛’。”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视觉识别技术的应用使得机器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农民一样,精准地判断作物的生长状况和病虫害情况。例如,在果园中,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模型识别出哪些果树受到了害虫的侵袭,并针对性地进行喷药,避免了传统喷药方式的盲目性和浪费。

“我们对这种能够智能化识别和作业的机器人非常感兴趣,相信它在未来农业生产中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一位农机采购商在互动后表示。

从无人化农机的前沿探索,到高校科研成果的落地应用,再到智能机器人在田间地头的精准作业,江苏农机展不仅展示了农业现代化的最新成果,更为农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览本身,只是江苏农机发展的一个缩影。跳出展览看农机,江苏正利用自身经济发展优势、农业政策优势、农机制造优势和农机市场优势,为全国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贡献“江苏力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慧云 实习生 顾依琳

标签:
责编:王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