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血管“堵”了!
2025-05-03 10:36  来源:CCTV生活圈    
1

走路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

也是健康的一面镜子

如果走路后容易疲劳

或者连走几百米都费劲

可能是血管“堵”了的信号

走路时出现这4种异常 血管可能“堵”了

走路时,如果出现走路后容易疲劳或者走几百米都费劲等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可能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发出的警告。

当血液中的脂肪堆积,一些坏胆固醇就会“跑”到血管壁里面,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慢性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血管壁斑块形成。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轻微症状期

双腿偶尔出现麻木、发凉的症状,有的人也会出现走路或活动后容易疲劳的症状。

第二阶段:间歇性跛行期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重要阶段,随着病情进展,血管里的斑块越来越多,血管狭窄加重,就进入间歇性跛行期。

表现为行走几百米后,就感到腿酸、疼,无法继续行走,但休息几分钟后,又可以继续行走。发展到最后,可能甚至一次连几十米都走不了。

第三阶段:静息痛期

即使不行走、运动,腿也会出现疼痛。尤其是晚上,躺在床上时,随着腿部抬高,疼痛也会加重,甚至腿疼得睡不着。

第四阶段:溃疡和坏疽期

腿疼到连路都走不了,皮肤、肌肉也开始溃烂。最先出现的往往是指尖发黑,最后发展到难以治疗。

改掉6个不良习惯 打通血管的“高速通路”

久坐:久坐、跷二郎腿、久站,都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饮食不合理:摄入过多盐和油,会导致血液黏稠,斑块更易形成。

控制不好“三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人群,往往更容易发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吸烟饮酒:烟酒是血管的“敌人”,研究发现,吸烟酗酒,会使血液黏稠度比正常时升高8倍以上。

长期熬夜:熬夜等不规律作息是血管“大敌”,可能会造成血管收缩异常,血压升高。

常被坏情绪“控制”:不良情绪可能激活神经内分泌和血小板活性,引起内皮损伤,引起血管痉挛,增加血栓风险。

标签:
责编: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