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媒体纷纷聚焦,何以长江——首个长江文化数字大展引发广泛关注
2024-01-09 10:42:00  来源:江苏有线  
1
听新闻

2023年11月24日至2024年1月31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南京市委宣传部、江苏有线、江苏省文投集团、建邺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全球首个长江主题数字大展在江苏大剧院开展,此次“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引发了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日报、省广电总台、交汇点等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在2024年1月7日刊登了题为《跨界融合激发美术新活力》的文章,新华社客户端近日推出《艺文中华|阿塔纳斯·乔治耶夫:一场关于长江的“数字漂流”》,各大媒体纷纷聚焦,从不同角度分享“观后感”,解读展览中“破圈创新”的积极探索及对长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生动实践。

何美:跨界融合激发美术新活力(节选)

近期,一场以数字艺术诠释长江文化的展览“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在江苏大剧院举办,吸引众多观众观展。展览作品由多支专业数字艺术团队和十余位艺术家共同完成,通过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让充满诗意的传统绘画与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水交汇,为观众带来别样审美享受。近些年,“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理念持续引领美术创新发展,如何更好地推动跨界融合以激发美术新活力? 

找寻传统艺术门类之间的连接点,以跨媒介表达增强美术传播力。中国传统绘画有着独特价值和丰富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艺术奇珍和大众美育载体。中国画的韵律美、意境美等,与传统乐舞有着共通之处。如今,不少文艺工作者深入挖掘传统绘画与传统舞蹈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诗、书、画、乐、舞融于一体,形成新的审美表达。 

探索美术创作与媒体艺术融合的创新点,以数字技术提升美术作品感染力。伴随科技进步,全息影像、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使经典美术作品“活”起来,为人们带来全新审美体验。现代科技使美术作品的欣赏超越肉眼可见的范畴,打开更广阔的艺术探索空间。媒体的多元化,也为美术创作带来更多可能。依托新技术、新手段,传统与现代、美术与大众的对话不断深入,让美飞入千家万户。 

多元展示传统文化艺术底蕴,扩大中华美学影响力。近年来,文艺工作者积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调动美术、摄影、音乐等视听元素,营造特定历史语境下的美学空间,并努力寻找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美学支点。在绘画、设计与电视艺术的融合过程中,文艺工作者将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为历史故事注入现代价值理念,使作品更加契合当代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画架上到生活中,从共创到共情,跨界融合让传统笔墨更具“活性”。聚焦新时代美术的新变化,期待更多学者加强有关理论评论建设,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美术创新创造。

阿塔纳斯·乔治耶夫:一场关于长江的“数字漂流”

“当我踏入那个空间时,我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所包围,深深地沉浸在全新的科技体验中,周围环绕着声音、激光以及众多观众……我仿佛变成了真实又‘赛博’的长江的一部分。”

——阿塔纳斯·乔治耶夫

(著名纪录片《蜂蜜之地》制片人兼剪辑师)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长在长江江畔,我们早已听说过无数关于长江的故事。

2023年11月24日,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在南京启幕。

这一次,长江文化在数字科技中流淌。

 

著名纪录片《蜂蜜之地》制片人兼剪辑师阿塔纳斯·乔治耶夫和北马其顿作家、诗人玛丽亚娜·科捷夫斯卡·格奥尔基耶娃将带领我们一同体验在长江文化中完成一场数字漂流。

 

“这不仅仅是一条河流,还能看到过去几代人的故事。”

“我真的很好奇,想去看看这条河流的其他部分。”

……

当传统艺术遇上现代科技,我们便有机会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长江的浪漫与雄伟。

 

拓宽文化传播的广度

挖掘文化传播的深度

提升文化传播的高度

……

 

江苏,一直走在文化数字化探索的前列。

如何让长江文明生生不息?

答案,需要全人类共同寻找。

 

标签: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