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特检事业发展日新月异的竞争态势,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如何提升发展后劲?近年来,江苏省特检院淮安分院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抓手,着力实施人才培养“青蓝计划”,实现了薪火相传促发展的目标愿景,有力地提升了检验能力。
近年来,淮安分院受人员老龄化、高级人才短缺等因素影响,科研和检测水平受到了一定影响,对此,淮安分院积极探索培养“学科接班人”,着力人才资源储备,探索出了最实用、最直接、最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
在培养对象的选拔上,分院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作用,采取自愿报名和科室推荐的方式,统一参加分院组织的选拔考试,采取专家现场提问、专业答辩、考核测评等程序后选拔出人选,由院长办公会综合确定培养对象。
分院根据“学科接班人”的文化层次、专业结构等情况,制定3年培养规划及每年的实施计划,确立培养目标。实行“四优先”政策,即优先参加学术交流与技术培训、优先进修学习、优先引进新技术和优先科研立项。同时,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并逐年加大投入比例,为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此外,“学科接班人”导师均由分院高级职称专家以及外聘高校专家担任,通过以老带新、师徒结对促进学科接班人的成长。
分院对“学科接班人”提出了“6个1工程”规划要求,即: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月向指导老师提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每月开展一次授课活动、每年有一次外出学习机会、每年要学会一种高端仪器设备使用方法、每年要写好一篇论文,且所撰写的论文能够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同时,结对师徒必须有1项起步较高的科研课题,分院给予适当的经费资助,成熟的项目推荐参加省院以上部门课题立项。
淮安分院还会选送重点培养对象到国内具有一定权威的科研机构、特种设备生产厂家或大学院校等单位进行考察交流、进修深造。淮安分院特别邀请中国特检院、上海特检院知名专家为学科接班人讲授《新能源特种设备传储热介质检验检测及安全性评价研究》《特种设备失效分析技术》,通过分享特种设备前沿领域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学科接班人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分院要求培养对象能为分院带回新技术、新项目,成为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产生双重效益。
为确保人才全面发展,分院实行严格考评,对考核不合格的学员,将终止培养。3年培养期满后,组织专家对被培养人进行考核,评分记入个人档案,同时与绩效挂钩。成绩突出者将破格晋级职称,或委以重任。
3年来,学科接班人由21人增补到24人,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学员的业务能力和检验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学科接班人组织申报实用新型专利32项、发明专利4项、有4人获得省院专利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有2人分别获得省院检验案例评比一等奖。姚雪峰、黄梓庭两位学科接班人被确定为淮安市533英才拔尖人才培养对象。在导师和学员的共同努力下,分院研发的《高效低耗新型有机硅硫化床反应器的研发及产业化》科研项目荣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二等奖;《高效硫酸预转化余热锅炉的研发》《高效低耗新型喷射洗涤器的研发及产业化》科研项目荣获江苏省机械行业协会二等奖。《一种电梯安全评估管理系统》《一种电梯门扇间隙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一种电梯施工质量安全检测管理系统》三项发明专利获得科技部授权。
通过“学科接班人”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学员们从导师的言传身教、无私奉献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能,分院的科技创新能力迈向新的台阶,增强了发展后劲。在近期省院系统科研项目立项评审中,分院学科接班人申请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顺利通过评审并获得立项。
淮安分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卞清泉表示:“要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关键取决于人才。谁拥有了人才,谁就能抢占科技制高点,就能掌握发展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