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罗鹏)全省共保障低保对象64.5万、特困人员20万;建成养老机构2200余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8万个、助餐点8000余家;精准保障47.5万困境儿童,关爱保护2.05万留守儿童……2月11日,江苏省民政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集中展示五年来江苏民政事业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一份有温度、有厚度的“五年答卷”徐徐展开。

省民政厅副厅长邱泽森在会上介绍,五年来,全省民政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和江苏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围绕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大力实施“幸福民政365工程”,办好了一批惠民生、暖民心的民生实事,推出了一批优服务、助发展的政策措施,谋划了一批激活力、强动能的改革举措,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从社会救助到养老服务,从社区治理到婚丧礼俗,从未成年人保护到残疾人福利……每一项民政工作、每一件惠民工程,都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幸福的源泉,滋养出美好生活的新气象。
【关键词】兜底民生保障更有力,困难群众生活节节高
为民生托底,让民心更暖。近年来,我省持续深化“温情救助”改革,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市域统筹,全省共保障低保对象64.5万、特困人员20万,低保标准平均每人每月873元,89万建档立卡对象通过低保或特困供养实现脱贫。
在特殊群体保障方面,近20万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获得养老服务和护理补贴,孤儿集中和分散养育标准位居全国前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惠及105.3万人、108.2万人,累计实施临时救助120万人次,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12余万人次,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关键词】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一老一小”更安心
“一老一小”牵动千家万户,关乎民生福祉。记者了解到,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省着力构建“苏适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养老机构2200余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8万个、助餐点8000余家、互助养老睦邻点2066个,为358万老年人提供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为24万户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初步形成原居享老、社区安老、机构颐老“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
在儿童关爱保护方面,我省倾力打造“苏童成长”服务品牌,建成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1487家、选配村(居)儿童主任2.3万名,率先创建“3+4+N”困境儿童“主动发现”机制,精准保障47.5万困境儿童,关爱保护2.05万留守儿童,全面摸排建档流动儿童,纳入关爱保护范围,呵护困境儿童健康茁壮成长。
“十四五”以来,江苏还投入6.7亿元,高标准建设18家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全部取得定点康复和特教资质。高质量建设111家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提供临时监护、帮扶救助、个案处置、政策宣讲、培训指导等服务。
【关键词】基层治理活力充分激发,专项社会事务持续优化
五年来,江苏基层社会治理进入快车道,活力不断被激发。我省注册登记社会组织总量居全国第一,在乡村振兴、助力就业、民生服务等项目中投入款物34.2亿元,受益人数超1200万人次。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全省认定慈善组织845家,年均募集善款80亿元,累计筹集福彩公益金196亿元。
专项社会事务持续优化,打造了“苏服万家”服务品牌。婚姻登记实现“跨省通办”,创建43个国家和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殡葬改革深入推进,率先将“逝有所安”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加大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力度,绿色生态殡葬理念渐入人心。行政区划工作不断加强,评定地名文化遗产5304个,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平安边界建设巩固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