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金湖,春寒未褪。国家电网江苏电力(金湖飞虎)共产党员服务队的157名队员,正以他们的专业与温情,在田间地头、企业学校、敬老院舍间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在吕良镇金绿源农业产业园,智慧大棚的物联网系统正实时监控着温湿度。3月3日下午,服务队吕良支队长邹禹带着两名队员,沿着滴灌管道仔细检查智能配电箱。“这套水肥一体机对电压稳定性要求极高,必须确保波动不超过±5%。”他们用红外测温仪对准线路接头,发现9号棚B区线路存在接触不良隐患,立即更换了氧化端子。园区负责人顾仕举看着修复后平稳运行的设备说:“有了‘电力医生’定期问诊,今年草莓产量预计能增加30%。”


这样的“春耕体检”已持续开展两周。服务队创新建立的“智慧农业电力服务包”包含12项专项检查,为全县107个现代农业项目定制用电方案。队员杨欣澍的工具包里总装着《设施农业安全用电手册》,每次巡查都会更新农户的个性化用电档案。
次日上午9时,塔集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迎来特殊“探亲日”。服务队“银发关怀组”的12名成员带着油米和零食熟门熟路地分头行动。队员姜紫剑、杨林为89岁的王寿英老人梳头、剪指甲,陪伴老人聊天。厨房里,队员朱华希对控制箱开关进行检查,发现多处接线松动,并逐一加固。他告诉工作人员平时要多检查,否则时间久了,会造成打火断电,严重地会烧坏设备。



一楼大厅,朱正涛、张恒星、杨健威3名队员搬好椅子,摊开工具,掀开围布,分别为3位老人理发。银剪翻飞间,细碎银发簌簌飘落,三位队员手中的推剪匀速划过老人耳际。随着最后一位老人对着镜子露出惊喜笑容,服务登记表上已整整齐齐记录了32个名字——平均每位队员每小时要为5位老人完成“形象升级”。
中低压配电房里,队员朱华希、杨林对电气设备进行巡检。院长闵沛玉伸出姆指点赞道:“真不愧是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飞虎队员个个都是好样的。”
这些场景正是服务队“3+1”服务模式的生动写照——将专业电力保障、特色志愿服务、应急抢险救援三项核心职能,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在学雷锋纪念日前夕,他们的服务清单又添新项:新型电力系统宣传、为乡村民宿安装新能源充电桩、开展“电力科普进校园”活动等。
从抗击冰雪保供电到疫情期间“欠费不停电”承诺,从村网共建“电力驿站”驻村服务到新型微电网安装应用,这支队伍始终在创新服务方式。队伍自2002年成立至今,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7万次,惠及群众45万人次;在各类公益活动中累计捐款81.86万元,献血超过41.96万毫升。
春日的金湖大地上,那抹跃动的“国网绿”与“志愿红”交相辉映。服务队队长张建带着团队正在开发“AI+农业用电监测平台”,为种养殖户提供用电能耗分析、峰谷电价优化建议,降低用电成本10%-15%。在他们身后,立足服务三农职能,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正在有序推进——这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数字化注解。(梁德斌 梁喜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