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素养启蒙“小小工程师”工作坊实践探索成果研讨会在常州举行
2025-03-07 10:57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近日,工程素养启蒙“小小工程师”工作坊实践探索成果研讨会在常州市鸣珂巷幼教集团金茂幼儿园举办。江苏省名校(园)长工作室、江苏省常州市乡村学前教育带头人培育站等团队,以及青海共和县、云南文山州、陕西镇坪和山东滨海等地共计五百余名教育工作者线上线下共同参与,共探学前教育改革新路径。

活动中,常州市鸣珂巷幼教集团总园长冯雅静致欢迎辞。她回顾了幼儿园在儿童主动探究领域二十多年的探索历程,强调“小小工程师”项目是“做中学”理念的深化实践,旨在通过工程启蒙教育培养幼儿创造性人格。她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需从知识积累转向核心素养培育。我们期待通过工程启蒙教育,为幼儿点亮创新思维的火种。”

曾振华老师详细汇报了成果实践研究的轨迹。他提出,成果聚焦“课程体系构建、教师素养提升、工程环境优化、组织策略创新”四大重点,通过“五位一体”实施路径,打造幼儿园工程素养培育模型。目前已形成结构化课程框架,涵盖“机械工程、建筑工程”等五大系列内容,并建立了“三维目标体系”与多元化评价机制。

王燕老师以《旋转世界》课程为例,展示了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设计、制作和优化,在实践中理解工程思维。李赟老师结合《STEM教育在幼儿园班级的实践与思考》,分享了班级活动与工程启蒙有机融合的经验。她说:“幼儿的每一次提问都是探究的起点,教师需以支持者的角色,为儿童搭建脚手架。”

在专家指导环节,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九俊从时代感、儿童眼、学理性、工匠心四个角度高度肯定了成果的创新价值。常州市教科院原副院长鲁兴树指出成果要聚焦从时间、空间、材料三个维度去思考“工作坊”的再深化,并对成果中提到的“创新思维”再思考,区分儿童创新和成人创新的区别。常州市教科院研究员张丽霞建议要完善教师工程教育素养画像、幼儿工程思维模型以及评价的具体维度。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吕燕提出成果还可以对“儿童主动探究”做一个内涵的解读,分析基本的要素,在此基础上,对评价系统做相对应的调整。

此次研讨不仅展现了“小小工程师”成果的实践智慧,更凝聚了大家对学前教育改革的共识。正如冯雅静园长所言,“教育的种子需在创新与协作中生根发芽。”

标签:
责编: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