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历史文化,共绘发展新篇。3月7日下午,南京市鼓楼区挹江门街道邀请区政协副主席周彤,区政协常委杨春、何方、殷绍泽和政协委员龚国祥、张映武、周建清、徐国建等20多人,一同走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高鸿楼(国民政府交通部旧址),通过参观调研民国建筑,共商如何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经济事业发展。

春日的阳光洒在青砖灰瓦上,仿佛穿越了雕花门廊里的百年时光。会议之前,委员们实地参观位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内的民国建筑群,在哥特式穹顶之下感受民国建筑的魅力。

随后,来自鲁迅园社区的茶艺师带来传统的茶艺表演,并通过古筝演奏春晚曲目《世界赠予我的》,用悠悠茶香和美妙旋律营造出浓浓的文化氛围,也在第115个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向各位女委员送上了特别的祝福。

“去年以来,我们根据鼓楼区‘1+2+3’产业体系和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会上,挹江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吴昕蔚介绍辖区经济发展情况。她表示,近年来,街道经济总量稳步提升,产业升级成效显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科教资源不断集聚,但缺少有代表性的“文体娱”企业,希望政协委员发挥优势、牵线搭桥、招才引智、建言献策,帮助活化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让凝固的时光带来经济效益。

据介绍,挹江门街道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还有4个特色社区载体,分别是:鲁迅园社区鲁迅读书处、丁山社区红色电影文化陈列馆、察哈尔路社区延安精神教育中心和模范西路社区红色电波馆。街道三级调研员、宣传委员、统战委员叶芸说:“2024年,我们30个文体社团累计开展书画、非遗、舞蹈等培训及展览活动超千场,服务居民约55万人次,通过文化惠民,大大增强了基层社区的凝聚力。”

如何在保护与重生之间寻找平衡点,让沉睡的历史文化资源参与现代叙事?挹江门街道正在对鲁迅读书处、铁路北街篮球场、丁山社区红色电影馆等进行升级改造,优化居民阅读、运动及文化体验。同时,系统推进非遗传承人挖掘、文物巡查和历史线索整理,希望让文化资源“活”起来。对此,政协委员纷纷发言,建议挹江门街道在文化嫁接、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等方面全面发力,构建“历史文化资源+”战略框架,加大文旅融合、文创开发、教育研学等步伐。

徐国建委员说,可以依托鲁迅读书处的优势,开发鲁迅文化主题市集和文创产品,推动历史IP现代化表达;龚国祥委员建议,可以策划特色主题游览路线,并采用短视频矩阵等方式扩大传播;何方委员则表示,可以创新文化遗产展示形式,用更加新颖、与时俱进的手段宣传历史文化,破解传统文物解说单一化的难题。

“高质量发展不能闭门造车,我们一定会认真整理大家的真知灼见,将好的举措纳入工作实践。”挹江门街道工委书记阚加力表示:“我们将在深挖文化资源、加快产业布局、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推进文化和创新融合,不断提高‘文化+经济’的竞争力,为居民的美好生活加码。”

通过系统性挖掘、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一张名片。鼓楼区政协副主席周彤说:“希望委员们继续深入调研、摸清家底,挖掘挹江门街道经济和历史文化资源,为打造区域特色提出针对性和前瞻性建议。在此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共同推动挹江门街道经济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接下来,挹江门街道将以本次协商议事会为契机,积极推动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培育新的增长极,助力辖区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通讯员 余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