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启幕
2025-04-21 10:21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近日,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在江苏苏州启幕。

大会盛况

大会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清华大学、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办,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芯片分会、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办,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全国生物芯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苏州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协办。

开幕式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刘济生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詹启敏,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苏州大学党委书记张晓宏,中国工程院三局副局长李冬梅,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季晶,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秘书长赵北海,苏州市卫健委主任、党组书记章鸣林等领导参加开幕式。

大会主席程京教授宣布大会开幕并致辞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宣布大会开幕并致辞。他表示,到本届为止,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已经连续举行了十四届。“回望大会十四载征程,我们共同见证了分子诊断技术在国内外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以及该技术从疾病诊断到疾病预防、预警和个体化治疗等应用上的转变。我们也一直坚定地推动着分子诊断技术不断迭代创新,持续为科技注入强大创新动能。”同时,他祝愿各位代表在江南水乡收获学术启迪,留下美好记忆!

特邀嘉宾詹启敏教授致辞

特邀嘉宾詹启敏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以分子诊断技术为基础的创新技术,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支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模式并已深入到疾病防治的各个环节,为实现精准医疗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无论从科研领域、临床应用还是产业层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是我国分子诊断领域学术交流、成果展示、合作创新的重要平台,见证了分子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突破。他期待大家在本次大会上收获丰硕,共同为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而努力。

张晓宏教授致辞

苏州大学党委书记张晓宏表示,苏州大学在分子诊断领域依托材料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优势学科组建了跨学科团队,聚焦智能诊断设备、可穿戴检测技术等前沿方向,为精准医疗注入了巨大智慧。同时,苏大共建了多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和成果转化中心,鼓励学生在分子诊断技术中突破学科壁垒,探索更多从零到一的创新分子诊断技术。本次大会聚焦分子诊断技术的前沿热点问题,多位权威专家开展交流研讨,相信在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大会一定能够为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推动我国分子诊断领域研发和应用推广提供思路、奉献智慧。

李冬梅副局长致辞

中国工程院三局副局长李冬梅表示,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一直致力于为科技界、临床医学界、产业界之间搭建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桥梁,在业界产生了极大反响。本次中国工程院以此平台再次组织业内知名专家,围绕分子诊断技术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的高水平学术研讨,是中国工程院践行学术引领使命,服务战略咨询的重要举措,也是引领产业和行业创新发展的实际行动,更是服务地方发展的生动实践。

季晶副市长致辞

季晶副市长致辞表示,苏州作为一座健康之城,生物医药一直是苏州的“一号产业”,不论在产业政策创新还是在产业载体的建设方面,都形成了较大的产业集群。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苏州工业园区的综合竞争力排在全国第二位,这也体现了苏州多年来的工作成效。作为一个重要平台,相信本次大会对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和医疗技术等多方面都将起到推进作用。

本次大会邀请了三十余位行业权威专家带来启迪智慧分享经验的精彩报告。除大会报告以外,专家们还以圆桌讨论的方式就分子诊断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深度剖析了自身研究领域分子诊断的现状和挑战,分享了人工智能单细胞技术一体互检、生物芯片、多组学检测、类器官芯片与基因测序、肿瘤分子诊断、产前无创筛查、AI智能心梗预警、智能化无创检测等应用方向,专家们深入浅出的回答让与会代表对分子诊断的发展和研究方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各大高校、医院、研究所、企业等近千人参会。

当前,分子诊断技术作为精准医学的“探路先锋”,正加速向全病程管理、个体化诊疗、主动健康等维度延伸。链接创新生态、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历经十余载的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正是以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目标,立足科研、临床、工程等多个学科交叉点,聚焦转化医学、个体化医学、精准医学、大健康等行业热点,实现多方资源融合对接的高水平、高规格盛会,也是思想碰撞的顶级学术平台。

标签:
责编:王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