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7个“5·10”思廉日到来期间,启东市南城区街道纪工委统筹辖区社区党组织以“清风润初心 廉韵启新程”为主题,创新打造“实境课堂+文化涵养+家风浸润”三维教育体系。锦绣华庭、建都新村等社区因地制宜推出特色廉政教育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式教学、案例式警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持续擦亮“清风南城”廉洁文化品牌。
四维联动强根基
锦绣华庭社区构建“观学悟测”四维教育闭环。在江海清风馆反腐倡廉教育基地,30名党员通过沉浸式剧场体验系统,借助动态投影与场景复原技术,穿越到重大反腐案件现场,VR技术呈现的落马官员忏悔场景引发强烈震撼。社区党总支书记吴燕燕以“小权力背后的廉政大考”为主题,结合物业费催缴、低保审核等6类社区廉政风险点讲授专题党课。创新推出“廉政能量补给站”,组织观看《反腐为了人民》纪录片后,开展廉政盲盒随机问答,党员们在拆解“拒绝超标接待”“如何遇到利益输送怎么办”等情境问题时,现场模拟廉洁应对方案。“清廉江海”公众号线上测试融入方言廉政谚语、沙地廉洁童谣等本土元素,实现纪法教育与文化传承双效合一。
家风浸润树屏障
建都新村社区深挖家文化廉洁因子,打造“清风长廊话家风”教育品牌。在百米廉政文化长廊中,既有明代清官崔桐“三辞御赐金”的立体浮雕,也有当代社区党员“拒收拆迁户礼品”的纪实照片,形成跨越时空的廉洁对话。网格支部“板凳党课”上,72岁老党员张裕生展示珍藏的《张氏家训》,讲述父亲任生产队长时退回多分口粮的往事;青年党员季晓雯分享创作《家风记账本》心得,将“婆婆退红包”“丈夫拒宴请”等家庭廉洁故事转化为漫画插图。活动特别设置“廉洁传家宝”展示环节,抗战时期军用搪瓷杯、90年代廉政台历等18件实物,生动诠释勤俭守廉家风的时代传承。
红色基因铸忠魂
彩臣二村社区构建“红廉融合”教育模式。在海江汇红色记忆馆,锈迹斑斑的电台设备、泛黄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布告,将党员带入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市委党校邱艳娟副教授以“从一根灯芯到八项规定”为脉络,通过“周恩来三付饭费”等党史故事,解读纪律建设百年演进。在“红色家书诵读会”中,社区青年党员演绎赵一曼“誓为工农谋解放”绝笔信、焦裕禄“带头艰苦不搞特殊”致女儿信,铿锵誓言与泛黄信笺交织成震撼心灵的廉洁教育课。活动现场同步启动红廉能量站,将廉政书角、纪法咨询、承诺签名等功能融入15分钟党群服务圈。
文化隐喻启心智
碧桂园社区创新“以文化廉”教育路径。清风园内,党员们沿“青竹廉径”品读历代廉政诗文,在“百廉百福”互动墙前,用毛笔书写“心正则笔正”的感悟。廉政茶话会上,茶艺师以杀青揉捻制茶工序喻示党员干部成长必经淬炼,社区书记结合《人生当如茶》教育片,解析初茶浮沉象征的权力考验、茶汤澄明对应的廉洁境界。特色打造非遗话廉工坊,板鹞风筝传承人指导制作莲花拒腐主题风筝,蓝印花布手艺人创作竹报平安廉政纹样,让传统文化载体成为传播清廉理念的生动媒介。
启东市南城区街道纪工委通过构建多维度、立体化廉政教育体系,将历史资源转化为现实教材,让文化载体焕发教育价值,使家风传承赋能社区治理。下阶段将持续深化“一社一品”廉洁文化建设,以“清风议事厅”“廉情监测点”等载体推动教育成果转化为监督效能,让崇廉尚洁的新风正气在南城大地深深扎根、蔚然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