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工围江”到“江豚逐浪” 长江江苏段绘就如诗画卷
2025-06-30 15:59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柏丽娟  
1

滚滚长江自青藏高原一跃而下,推开两岸重峦叠嶂,于江苏大地蜿蜒逶迤,变得舒展而宽厚。江苏,以江为名,也因江而兴。6月20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解码高质量发展”——2025年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优秀项目媒体行活动来到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透过蜿蜒绿廊挽起的万顷碧波,见证从“锈带”到“秀带”的沧桑巨变。

2021年3月1日,我国首部关于流域保护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4年多来,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被摆在了压倒性位置。作为全国拥有长江岸线最长的省份,无穷碧水涤荡出这片土地的物阜民丰,也赋予江苏守护江水安澜的重要使命。

站在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远眺,江水浩浩汤汤,五山临江叠翠,滨江栈道向远处延伸,渐渐没入无边青绿。昔日机械轰鸣沉入江波,只余鸟鸣清越,江豚跃浪。

“以前,这里一直是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沿岸存在大量的工业码头和临江‘散乱污’企业,扬尘、污水、噪音等污染严重。”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园林院风景与旅游规划设计所副所长(主持工作)王华还记得五山滨江片区在实施生态修复之前的样子。彼时,南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关停200余家污染企业,清理160多条(户)“小杂船”,拆除该地区河道周边各类违建6.5万平方米,为生产岸线蜕变为生态廊道打下坚实基底。“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以‘生态修复、低碳畅行、特色彰显、绿色发展’四个方面为出发点,将五山及沿江地区定位为集森林公园、时尚休闲、滨江旅游为一体动静相宜的高品质活动空间和‘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集中展现南通‘山水文化、滨江风貌’的城市个性与特点,进一步彰显江城特色的南通外滩,作为未来南通市的生态名片、文化窗口和绿色引擎。”

何为“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黄泥山和马鞍山脚下的林荫道足以作为例证。漫步其中,举目是烟波浩渺,俯首为草木葳蕤,仿佛行走于青山绿水与城市繁华交织的流动画卷。“设计尊重现状自然树木,以不破坏每一棵长势佳的树为宗旨,以近自然林模式修复绿地植被,完善休憩设施以满足市民骑行、游赏、跑步、散步等休闲活动需求,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王华说,设计保留了大片原生江滩植被,并对文化建筑进行保护与修缮,让生态价值得以体现的同时,也延续了与之相呼应的人文风貌。“游客可以漫步栈道,拾级而上至虞楼登高瞰江,笑揽入目山水。”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五山地区滨江片区。“在总书记视察之后,我们将总书记视察线路打造成党员干部的教育路线,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目前我们已经接待了4200多批次的考察团,一共近10.5万人次在现场接受了学习教育。”狼山管理办党政工作局局长胡志刚说。

眼下,“城市客厅”已从蓝图走进现实。“以前码头从姚港到狼山都连成了一片,生态就变坏了。”60多岁的南通狼山镇街道居民吴湛一直住在长江边,提起这里的变化,他有说不完的话。“现在,堆场变成了森林公园,生活在这么优美的环境中,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增强了!”

长江巨变,不止五山一处。常州在昔日厂房上建起生态湿地公园,使其成为市民游客“春赏樱、夏赏荷、秋赏色叶、冬赏梅”的天然氧吧;南京幕燕滨江一带,青山与大江相依而立,飞鸟乘着轮船汽笛滑向远方,曾遗落在诗词唱和里的无暇景致,越过“化工围江”的困境重回现实;苏州在阳澄湖水网环抱区域做文章,青瓦白墙的民宿群掩映在千亩生态稻田中,长江岸线的生态“含绿量”也在持续转化为发展“含金量”……一江碧水东流,两岸绿意盎然,“江豚逐浪”的沧桑巨变正在江苏各地上演。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晓文表示,集团把匠心融入长江的脉动中,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长江沿线各类保护规划和生态修复项目中为长江经济带筑牢“防护堤”,绘就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生态长卷。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柏丽娟

标签:
责编: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