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京市溧水区孔镇变1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现场,国网南京市溧水区供电公司跨区域协调全市带电作业力量,合力高效完成了10千伏孔镇线网架优化工作。这是该区首次跨区域协同开展发电集群作业的配网工程。

10千伏孔镇线位于溧水区孔镇街道核心区域,承载着沿线的居民区、商铺和医院等负荷的生产生活用电。然而,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用电需求攀升,孔镇线“超长超挂”问题日益突出。项目施工前,孔镇线长度为42.2公里,其中架空线路38.3公里,共挂接116个台区。线路全长超过规范标准,且挂载的变压器、用户台区数量过多,不仅影响供电可靠性,更在迎峰度夏期间埋下过载运行的安全隐患。
孔镇变1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顺势而为。作为上级公司重点督办项目和迎峰度夏关键工程,该项目计划将10千伏孔镇线前付支线的约41个台区,共计16025千伏安装机容量改切至10千伏镇和线,通过网架优化实现负荷转移。

在全力提升供电可靠性背景下,带电作业通常是配网工程实现用户停电“零感知”的有力举措。与传统停电施工不同,带电作业需要作业人员在高压线路带电的情况下完成接线、改切等操作,相当于“在跳动的心脏上做手术”。与此同时,不仅要进行高压线路的带电改接,还需同步应对中低压负荷的供电保障——这意味着要让发电车与电网“无缝对接”,在不中断供电的前提下完成负荷转移。
此次工程将孔镇线前付支线改切至镇和线,需要把镇和线改为与孔镇南线和孔镇线同杆双回运行,期间需要将孔镇南线和孔镇线两条主干线同时停电,对停电范围内中、低压负荷同步进行发电。需要多组带电班成员和发电车紧密配合、高效协作,给区域内带电作业承载力带来挑战。
为保证项目如期投运,溧水供电公司多次组织开展项目交流研讨以及多轮现场勘察,坚持“能带不停”,反复论证不停电作业可实施性,确保覆盖每一处发电点位,决定采用“1+3+7”发电集群作业方案:即1台低压发电车保障重要用户、3台中压发电车实现二次并网、7台低压发电机覆盖分散负荷,构建起立体化供电保障网络。针对带电作业承载力不足的施工痛点,通过梳理全市带电作业资源,加强工程计划管控力度,统筹优化项目建设时序,紧抓月末各单位月度带电作业计划基本完成“空窗期”,具备支援条件。经过多次与多个单位沟通,最终成功调配2台中压发电车、2台绝缘斗臂车、2组带电作业人员协助本次工程实施。
此次网架优化工程通过发电作业方式,减少了150个停电时户数。项目投产竣工可将孔镇线负荷压降至75个台区,从而解决该线路因配变台数过多,停电范围大和线路供电长度过长等问题。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跨区域带电作业协同机制,为南京乃至全省配网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溧水供电公司将以本次项目实施为契机,健全跨区域“协同作战”工作机制,增强发电集群作业开展能力,切实做到“能带尽带”“应发尽发”,形成跨区域带电作业力量协同的“溧水样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罗鹏 通讯员 倪子恒 吴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