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2025年“亲情中华 魅力江苏”夏令营宿迁徐州营宿迁站在骆马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圆满落幕。为期5天的活动中,来自澳大利亚、迪拜、捷克等国家和地区的45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和领队深度体验了宿迁的历史文化、生态美景与现代活力,暖心的服务、美丽的环境、有趣的活动……刷屏了营员们的朋友圈。

此次夏令营宿迁站以“沉浸式文化体验”为核心,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探索活动。营员们在沐晨太空舱的破冰行动中拉近距离,在星空下的篝火晚会中感受湖畔之美;在白鹭书苑和湖滨新区海门实验学校(省华文教育基地),欣赏民族舞、京剧、川剧变脸等传统艺术表演,并亲身感受中国功夫、书法、石头篆刻、脸谱绘制等文化技艺,还动手参与水饺、面条等美食制作,寻味中华饮食文化。在项王故里和宿迁市博物馆,营员们系统了解《宿迁文明发展史》,探索西楚文化的传奇魅力。


营员们还通过多种形式感受中华传统工艺的精妙和宿迁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华文教育实践工作室,他们手持剪刀体验剪纸的细腻,用铝丝编织精巧造型,跟随糖画艺人勾勒甜蜜图案,在互动中让非遗技艺绽放时代光彩;在骆马湖沙滩公园,欣赏了“哪吒魔童闹海”“黑神话悟空”“大话西游”三大主题沙雕作品,感受创意与技艺的完美结合;走进洋河股份有限公司,营员们通过酒文化了解中国匠人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探访皂河龙运城和乾隆行宫,营员们在运河遗迹中触摸历史脉搏,沉浸式感受“第一江山春好处”的历史厚度;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晶·世界玻璃艺术馆,更让营员们领略了自然奇景与琉璃工艺的古今对话,感受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营员们还通过朋友圈分享本次宿迁行的收获,晒出彼此制作的剪纸、糖画、铝丝工艺品等,记录下在湖滨的难忘瞬间,让更多海外亲友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闭营仪式上,营员们共同观看了记录夏令营精彩瞬间的纪实短片,互相推介亲手创作的脸谱、团扇、剪纸等工艺品,并用“普通话+家乡话”分享了这段旅程的感悟。

“我们居住的酒店环境和服务非常好,这次活动从住宿到出行,工作人员也都安排得井井有条、面面俱到。”“宿迁的美食丰富多彩,让孩子们应接不暇,群里家长看了都说想尝上一口。”“通过这次夏令营,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这里历史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优美,我希望明年能继续带我的学生来骆马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游玩。”……对本次宿迁之行,领队的四位老师分别诉说着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宿迁的深深眷恋,难忘骆马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舌尖美味和湖畔美景。

“这是一次文化的邂逅,一次心灵的共鸣,一次跨越山河的深情对话,在宿迁期间,书法让我读懂横平竖直中的做人道理,篆刻教会我方寸之间见天地,骆马湖清澈的湖水、细腻柔软的沙滩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我拍了很多照片,回去后会一张一张向我的朋友分享此次收获。希望中国繁荣昌盛、文明之光照耀世界,愿江苏大地人才辈出,宿迁发展日新月异,湖滨新区生态宜人,成为八方来客的诗和远方。”来自缅甸的华裔南玲娟说。

“这五天的旅程令我非常难忘,从京剧脸谱到篆刻艺术,从骆马湖的日落到三台山的花海,每一个瞬间都让我震撼。特别是亲手包饺子的体验,让我想起了长辈常说的‘家的味道’。”来自迪拜长城书院的莫茜寒说:“此行我清晰地找到了血脉坐标,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自豪前所未有的炽烈。回去后,我要把此行收获展示给朋友们看,告诉他们这就是我血脉所系的厚土,这就是魅力永恒的宿迁。祝愿宿迁这座美丽的城市发展蒸蒸日上,宿迁骆马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更加优美。”

全球资深华文教育人士、多语文化联盟副主席兼澳大利亚北大中文学校校长李嫣坦言:“短短几天内,和孩子们走访这么多地方、参与这么多课程,沉浸在如此丰富多彩的体验中,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坚信这段经历会对他们产生深远影响,回到所在国后,他们定会用童真的声音向身边的人讲述这段旅程,分享所见所感,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之旅,不仅让海外华裔青少年深度体验了中华文化,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为骆马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国际视角和文化传播新路径。(张校铭 郁彬彬 杨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