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车辙如刻,见证变迁。从最初连通沪苏的“交通线”,到如今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智慧经济带”,沪宁高速这条“黄金走廊”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智慧变革,为区域经济注入澎湃新动能。

智慧大屏掌控全线状态
曾几何时,沪宁高速苏州段指挥中心,巨大的台式机、有限的通讯设备,构成了那个时代的“神经中枢”。如今,一整面巨型屏幕取代了昔日分散的小监控屏。道路通行状态、设备监测情况、异常事件情况实时跳动,工作人员轻点触控台,全路段“健康状况”尽收眼底。“过去切换多个画面查路况,现在一屏全掌握!”指调员介绍,这块“智慧中枢”上线后,依托AI平方、视频加密、“2+2”警企轮巡,指挥中心能够提早发现异常车辆,主动发现率达39%,突发事件响应效率大幅提升,为这条日均车流超20万辆的大动脉装上“最强大脑”。

自由流刷新“无感”时速
“还没到窗口,费用已算好!”货车司机王师傅驶过预交易门架时,通行费已在毫秒间完成结算。在苏州收费站,ETC车辆“抬杆即走”,非ETC车辆通过自助机30秒完成缴费,收费员手持终端化身“移动服务站”——物理收费亭正被智慧场景取代,高效与便捷已深深融入沪宁高速的通行血脉。记忆里,收费员发卡使用的是手撕票,在出口车道收费员手工输入入口站号计算收费金额。如今,曾经繁琐的人工操作流程,被高效、精准的自动化系统所取代,新模式使单车通行效率提升50%,高峰期拥堵时长缩短70%。

智慧养护重塑道路安畅
在养排中心,“钢铁战队”整装待发:“修路王”、绿化综合修剪车、高速清扫车、综合除雪车等新设备以及新工艺、新材料得到持续创新应用。2020年苏州管理处创新实施了“单向全封闭,不借道”的集中养护施工,仅用10个有效工作日完成了原本300天的工程量,全方位提升了路域环境。2021年“无人碾压”技术在苏州段集中养护中投入应用。搭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压路机群实现了无人自主协同作业,精准完成路面摊铺后的碾压工序,该技术不仅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具备质量稳定性高、施工安全性高的优势,标志着“苏式养护”正式迈入“智慧养护”新阶段。
从交通线到经济带,沪宁高速的蝶变正是长三角发展的缩影。过去,从南京到上海需要10个多小时,沪宁高速的建成,将时空距离压缩至2.5小时!通行效率的飞跃,让企业单趟运输成本极大缩减,为沿线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三十载车轮滚滚,这条路的故事,早已超越通行本身,成为解码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罗鹏 通讯员 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