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中国华电推出《抗战英雄记》系列党性教育片,生动讲述了该公司“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投身抗战、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职工铭记抗战历史、赓续红色血脉,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中,无数普通人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臧杰,这位1929年10月出生于江苏泗洪贫苦农家的少年,便是其中一颗闪亮的星。1944年2月,年仅15岁的他,怀揣着对侵略者的切齿痛恨和对同胞的深厚情谊,毅然加入新四军,成为一名战地卫生员,从此将青春与热血献给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卫生事业。
臧杰的参军选择,源于苦难中的希望之光。年幼时,日寇扫荡的阴影笼罩家乡,他和家人只能惊恐地躲在稻田里,是新四军赶走了侵略者,帮助乡亲们种田、砍柴、挑水。他亲眼看到新四军、共产党真心为穷苦人着想,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女儿的话语道出了父亲朴素的初心。
“他最难忘就是穿上军装那一刻,是最正确的选择就是当兵,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员才是真心为劳动人民着想的,他就想,我就要成为这样的兵。”
战火纷飞中,卫生兵是守护生命的最后屏障。一次战斗中,随身绷带告罄,指挥员紧急号召战士们献出绷带,命他火速送回卫生队。他怀揣着战友们托付的“救命带”在炮火中穿行,出色完成任务,荣膺二等工作模范。

在女儿的叙述中,臧杰始终坚信:前线打仗,后方救命,卫生兵同样重要。
战地救护的艰辛远超想象,物资极度匮乏是常态。要面对敌人的封锁,枪支弹药都不够,何况医疗用品?绷带是反复清洗使用的奢侈品。洗了用,用了再洗。没法消毒,就用开水煮。寒冬腊月,臧杰砸开河面的冰层,用刺骨的冰水清洗绷带,手冻得像个胡萝卜,但身体的苦痛远不及内心的煎熬。
“我爸说苦不怕,就怕对不起伤员。”臧杰女儿动情地诉说着父亲的心声。
这份对战友生命的敬畏,支撑他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1952年,臧杰转业至原南京军区“八一”医院。新中国百废待兴,医疗资源紧张,病人众多。他白天全力以赴救治病患,夜晚挑灯苦读提升医术,常常加班加点,但“看到患者康复,他心里比什么都甜”。哪里需要医生,他就奔向哪里,从医院到工厂,他的足迹遍布基层医疗一线。
“全国解放后,我爸脱下了军装,但是没脱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臧杰女儿这样评价父亲的选择。

1977年1月,他转业到望亭发电厂职工医院,担任主治医师直至离休。在长达数十年的医疗生涯中,他始终坚守岗位,用仁心仁术诠释着医者大爱。
臧杰常说,党让咱们吃饱饭有工作,孩子有学上,这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无数党员流血流汗换来的。
他深情地说“是党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亲历了旧社会“老百姓没饭吃,有病没药治”的悲惨,也见证了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工业腾飞”的辉煌巨变,臧杰对党的恩情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
回顾父亲的一生,女儿感慨万千:他将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战场救护,又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和平年代的医疗卫生事业。他的一生,是“报答党的恩情”的一生。他用行动书写的坚定信仰与无私奉献,诠释着一位老兵医者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