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台竞技,垃分实操谁与争锋?13日下午,南京市第五届垃圾分类家庭PK赛在红山森林动物园拉开帷幕,赛场与生态场景的巧妙结合,让环保教育从抽象概念变为可感可知的实践课堂。

据南京市垃圾分类志愿者总队副总队长范国宇介绍,今年是通过社会招募的方式,家庭自主报名参与比赛,共招募了42组家庭。本届比赛由富有创意和挑战性的“分类猎手垃分标识搜寻赛”“极速寻物”以及“垃分移动接力赛”三个环节组成,既融合了知识竞技与团队协作,也考验着参与家庭的综合能力。
在第一关卡的“分类猎手垃分标识搜寻赛”中,参赛家庭手持特制的红山动物园地图,在动物园内定向搜寻不同类别的垃圾分类标识卡片,搜寻过程规则严谨,需要家庭成员合理分配时间,这样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这不仅考验了参与者的智力和体力,还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

随后,展开的“极速寻物”挑战,家庭成员分工明确,接力传递,在海洋球中迅速翻找出自己所需的垃分标识物。对标识物的分辨过程不仅考验参赛者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孩子们在充气泳池中翻找的身影,更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在最后“垃分移动接力赛”的环节中,参赛家庭需要灵活运用手中的接力棒,将四分类球精准运送到终点。

来自天妃宫小学潘品诺一家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妈妈杨女士告诉记者,平时孩子对垃圾分类就很感兴趣,有时候自己在家垃圾分类分错了,孩子还会指出来。这次比赛小朋友玩的很开心,也学到了知识。今后如若还有这类活动,后续还会继续参加。
据了解,南京市垃圾分类覆盖率超95%,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万吨级,12万垃圾分类志愿者活跃社区,形成“蓝精灵”志愿服务品牌。此次赛事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南京环保实践成果的生动缩影。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洁 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