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好社区”建设进行时——方寸之间织锦绣 幸福栖居入画来
2025-11-25 14:59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姬传涛  
1

改造前,灰蒙蒙的居民楼间满是乱糟糟的电线,楼前房后见缝插针塞满各种电动车……无锡市滨湖区稻香社区工作站站长王拯见证了社区的巨变。三年前,稻香社区启动了改造工程,邀请同济大学的专业规划团队,深入社区勘查调研6个月并制定改造方案;如今,那张“熬了几个大夜”才确定的规划设计图,已成为小区内的幸福实景——景观步道整洁清爽,智慧车库井然有序,稻香剧场内的戏曲声与老人们的喝彩声,交织成一首动人旋律。

稻香社区的丰富文化活动

作为全国首批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稻香社区的蝶变正是江苏系统推进“好社区”建设、构建城乡宜居新场景的一个生动缩影。江苏正以民生幸福为导向,持续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生活环境、健全社区治理机制,探索一条“好社区”建设的焕新之路。

“硬件”焕新,织就宜居“锦绣图”

让居民享有舒适、便利、高品质的“好社区”生活,完整社区建设是重要落脚点——在居民适宜步行的范围内,配有完善基础设施、充足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治理体系以及良好生态环境,能够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完整社区是城市更新行动的一个重要措施和手段,目标在于补齐养老难、托育难、停车难、充电难的短板并提升品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表示。

2023年,江苏6个社区率先入选全国“完整社区”试点;如今,全省试点工作均已圆满完成。各试点社区围绕“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精准发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将一块块“民生短板”补齐加固。

破解“养老托育难”,是社区“完整度”的关键指标。位于南京市建邺区兴隆街道,辖区面积0.58平方公里的月安社区服务着约1.1万名居民,养老设施不足、上班族带娃难等曾是小区居民的头疼事。随着试点工作推进,月安社区在华山路两侧建起了隔街相望的两栋楼作为“邻里中心”:一栋8层,落户区妇保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步建设养老服务中心;一栋3层,用作社区中心和商业综合体,与辖区内的幼儿园“合作办学”,为0-3岁婴幼儿提供托幼服务。“像我们平时上班没有时间带宝宝,老年人在家里面带也比较辛苦。现在社区有了托育,减轻了家里人的负担。”社区居民黄橙表示。

月安社区邻里中心为居民提供养老服务
月安社区邻里中心内的托育服务场地

在城市另一头,栖霞区尧化街道尧新社区依托上海铁路局移交的闲置场地,打造了5500平方米的“睦宁里”社区服务中心,集养老服务、幼儿托育、社区助餐、卫生服务于一体。“社区服务中心的建成,让居民们吃饭、拿药,下个楼就能解决。”月桂园小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士好感慨道,完整社区建设盘活了闲置资源,为社区生活托举幸福明天。

推窗见绿,营造方寸“幸福圈”

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愿景照进现实。近年来,江苏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突破传统公园绿地的面积限制,以小而灵活、实用便民的特点,为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送去“绿色福祉”。

午后暖阳驱散初冬寒意,走进南京月安口袋公园,欢声笑语在耳畔萦绕。月安社区居民刘女士正挽着丈夫在园中散步,她欣喜地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杂草丛生的‘边角料’,现在成了我们全家的‘打卡地’,不用跑到绿博园,家门口就能逛园赏景。”几年前人迹罕至、斜穿社区的奥体北河滨河绿地,如今已化作健身步道和“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座椅、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200米长的蓝色步道,成为附近居民散步、运动的好去处。

月安口袋公园

常州武进的特色“低线公园”,将昔日桥下灰暗杂乱的“死角”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市民乐园;南京应天大街秦淮河畔新添的城市乐园,成为“骑行圈”相约的热门地……纵观全省,根据《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年度发展报告(2024年)》,截至去年年底累计建成口袋公园3000余个,累计建成绿道达9961.07公里,城市里的“微森林”成为融入江苏人生活的“小确幸”。

在口袋公园遍地开花的基础上,江苏着力打造更高品质的“乐享园林”活力空间,连续多年将其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以无锡市东林书院游园为例——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的游园,巧妙将江南书院文化融入每一寸土地,在设计中充分采用“框景、借景”等传统造园手法,让园林景观与周边社区居民生活相互辉映,营造出“移步换景”的雅致体验。“项目建设中,我们充分采纳市民意见,融入文化互动场景和配套服务设施,开展可行、可赏、可游的丰富活动,实现美学价值和实用功能有机融合。”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工作人员介绍。

凝聚合力,共谱家园“新乐章”

“好社区”不仅要有完整的硬件设施,更要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和强大的社区凝聚力。江苏正以系统思维精耕细治,积极探索从“有居”到“优居”的治理新路径,让社区不仅成为安身之所,更成为承载幸福与归属感的温暖家园。

建成商居一体党群服务中心、圆润网格党群服务站、江苏省首家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的24小时加油站、南通首家城管进社区工作站;成立物业服务社,牵头统筹推进小区物业服务工作……自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以来,南通市崇川区南川园社区持续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速优化社区服务能力。

以场地“入股”,携手民间力量共建完整社区。南川园社区通过“低偿+公益+市场”模式,与辖区商圈党建联盟单位合作,建设社区食堂,日均吸引用餐人数高达500人次,有效解决独居老人、新业态就业群体等吃饭问题;引进社区净菜超市,利用冷链供应网,将南通54个村子沾着露水的蔬菜送上居民餐桌。

南川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孩子们打造手工制作小课堂

“此外,我们在社区体检的基础上,推行‘设计师进社区’活动,探索运用‘居民议事堂’‘板凳会议’等多种形式的‘社区工具箱’,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南川园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经过设计师策划、居民决议、区级决策等程序,社区建立了建筑外墙整治、最美回家路改造、文化休闲设施等八个方面整治提升项目库。对老旧居民楼进行全面升级、新增垃圾分类设施、拓展家门口绿色空间……后续建设中,南川园社区从群众最关心的环境、安全、秩序等问题着手逐个攻关,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从硬件焕新的“锦绣图”,到推窗见绿的“幸福圈”,再到多元共治的“新乐章”,江苏正以系统化思维、人性化设计,精雕细琢“好社区”建设的每个细节,用“绣花功夫”将民生难点变为美好支点,让幸福在千家万户门口“落地生根”。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姬传涛

标签:
责编:洪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