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消防安全装备生产制造、万达精密轴承制造、微创介入微导管及基因检测仪生产、淮海新能源汽车配件生产和奥斯力特晶体谐振器及离子刻蚀机生产项目……
4月10日召开的全市第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观摩点评会上,铜山区这批新项目“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产品竞争力强”,让人耳目一新。
“徐工消防安全装备生产制造的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将成为全国消防高空产业中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制造基地,DG100是亚洲最高的登高平台消防车、JP80是全球最高的举高喷射消防车,GTBZ58S车型是全球最高的高空作业平台。”徐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铜山区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不动摇,强化项目带动、深化产业支撑,统筹做好主导产业壮大、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成长和“四新经济”培育“四篇文章”,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2019年,铜山区在省高质量监测考核中列全省县(市)区第六位,跻身第一方阵;荣获市重点工作考核和高质量考核“双第一”。
今年以来,铜山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一着不让抢时间、抢进度,目前,全区“四上”企业复工率99.2%,重大产业项目开复工率同比提高26%,日工业用电量达到去年同期水平,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势头向好。
■“一特三主四新”
引领产业迈上中高端
近年来,铜山区、高新区围绕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构建了以安全科技产业为特色,以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为主导,以半导体及ICT、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培育方向的“一特三主四新”产业发展体系,形成全国做标杆的安全产业、全省有地位的汽车产业、全市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其中高新区“一特三主”产业集中度88%,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72%。同时,加快园区平台建设,形成以高新区为龙头、铜山经开区为支撑、7个工业镇为特色的“1+1+7”产业园区发展格局,全年新建在建标准厂房150万平方米。
汽车与安全产业“双千亿”产业集群在铜山强势崛起。徐工新能源重型卡车、天成轻量化车身及智能座椅、普乐新能源电池组件等汽车产业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奇瑞开瑞两款新车型投入生产,恒天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扩充新产品;徐工消防安全装备建成投产、年销售收入35亿元,安华应急及安全技术装备、鲁班特种机器人即将开工,工业安全自动化控制产品研发制造中心、自动化智能电子设备、克罗地亚特种机器人等9个安全产业项目已签约。
“新基建”拉动投资增长。投资38亿元的华录淮海数据湖项目预计8月份主体建成,超元晶圆芯片封装测试正在内部装修,粤创液晶柔性面板、一站通智能终端电子产品等项目加快推进,奥斯力特晶体谐振器项目离子刻蚀微调机、溅射镀膜技术打破了美日垄断。大通工业机器人、系数海上风电轴承、环保纤维膜等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一批关键技术及核心设备即将实现新突破。安科园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建成7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突破200家。装备制造产业园10个项目同步建设,总投资108亿元,投资强度每亩540万元。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起步区15万平方米全部建成交付使用,二期35万平方米6月份建成,已签约入驻22个项目,其中华越微创介入导管、鲲鹏基因检测仪、CDMO检测平台3个项目已投产。
科技创新为“智造”加码。做大做强创新谷、安科园等创新平台,全力支持产业研究院建设,加快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万业科技园、云谷创新中心建设,清华城市安全研究中心、上海交大新材料研究院、挪威船级社安全研究院等46个科技创新平台成功搭建。目前,全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23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家,省级孵化器5家,省级众创空间1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7家,院士工作站8家。设立140亿元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基金。目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47家,全市第一,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比重提高27.9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转型提速。万达回转支承与全球排名第一的德国IMO公司合作,生产高端精密轴承产品。投资85亿元的徐钢特钢项目装配车间已完成,年底前建成投产,明达金属材料、华力特种钢管等产业链项目同步推进。方特乐园项目省发改委已立项、图纸设计完成,苏宁电商物流园一期全线运营。牧原集团、绿健乳品易地技改、福禧食品加工项目加快实施。
■“云招商”
给力“招商1号工程”
面对疫情考验,铜山积极探索与疫情防控形势相适应的招商方式,在全市率先启动“云招商”,创新“网上招商、视频签约”新模式,先后于2月17日、3月12日成功举办两次产业项目视频招商恳谈会,签约新医药科技创新基地、微纳米耐磨新材料、一站通智能终端等重大产业项目28个,总投资额287亿元,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今年以来,铜山区围绕招商引资1号工程,制定产业高端化发展路线图,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市场化招商,重点突破龙头型和基地型项目。目前共签约“765”产业项目40个,总投资305亿元,其中完成注册24个,开工21个,竣工15个。两个落地项目,淮海集团汽车产业园项目投资80亿元,主营产品已确定,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5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投资50亿元,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建成后年产主机1万台,预计产值160亿元。签约项目御湖康养文旅项目投资达50亿元。4个项目重点跟进,其中宝能集团国际科技创新城项目投资104亿元,预计可引进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康佳集团电子科技产业园投资60亿元,涵盖家电、半导体、区域总部、配套物流四大板块;中南高科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50亿元,占地600亩,主要聚焦汽车零部件、工业机器人、工程机械,计划引进80-100家营收2000万元以上的规上企业,打造省级创新孵化平台。生物医药产业园新招引医用介入钢丝精线生产、公共卫生防护用品产业化、血栓蛋白类生物制药及综合应用等13个项目,淮海高性能医疗器械检验中心、医疗器械智慧供应链体系、临床应用和实训基地等一批项目深入洽谈。
■“拿地即开工”
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围绕市场主体关切,铜山区不断完善政策、优化服务,加快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用更实措施保障项目实施。
高效率落实惠企政策。全面落实疫情期间中央和省、市各项减税降费惠企政策,突出抓好苏政50条、市21条、区25条政策落地,拿出2亿元资金提前兑现帮扶企业政策。出台完善促进现代产业发展、创新创业扶持、人才新政等一揽子优惠政策,重大项目实施“一事一议”,提振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的信心决心。加大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增加区应急周转资金池,举行银企对接会,帮助企业协调各类贷款4亿元。
革命性再造审批流程。全面推行容缺审批、模拟审批、并联审批,抓好跨部门办事流程整合优化,推动审批服务由“2330”加快向“1220”转变,让“拿地即开工、开工即加速、竣工即投产”项目建设机制成为常态。在高新区实行“一个窗口办理、一个工作日办结、一分钱不收”三个一服务机制,累计减免、垫付费用1.5亿元。
人性化服务项目建设。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推行“五个一”项目服务机制,强化领导包挂、“一对一”帮办,实行从立项到投产全周期跟踪服务。实施驻厂服务、网格管理等有效措施,深入项目现场办公,“一企一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