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村河沟“立体养殖”变包袱为聚宝盆
2022-03-10 09:35:00  来源:泰州日报  作者:记者 顾日升 通讯员 朱广才 周日圣 花满中  
1
听新闻

苟永国在巡河。 日升摄

曾经因为水环境管护难、成为包袱的村庄河沟,如今,在兴化市大垛镇丁家村却成了众人竞标的“香饽饽”“聚宝盆”。

连日来,气温回暖,在丁家村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村民苟永国正往河里放置地笼。“4月下旬小黄蟹就上市了,现在先把笼放下去,观察观察小黄蟹的长势。”苟永国笑着说。

“小黄蟹”又称“六月黄”,是上年夏天投放的蟹子,然后在翌年4月下旬至8月捕捞上市,规格在50克至100克之间,价格每斤40元至50元,主要销往苏南地区及上海、杭州。2021年,苟永国的小黄蟹毛收入23万多元,除去2.4万元的蟹子成本,基本上就是净收入了。

除了小黄蟹收入,还有螺蛳、螃蟹、青虾和鱼的收入,2021年,苟永国承包的村庄河沟养殖收入逾80万元。

今年47岁的苟永国,是丁家村河面养殖承包人。该村共有庄河360亩、生产河140多亩,累计500多亩。上一轮,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苟永国从标的22.5万元竞至50万元,获得承包权。新的一轮,2022年1月至2026年12月,他又从标的50万元竞至150万元,获得续包权。

“既管护了水环境,又获得养殖高效益,这鱼是怎样养的呢?”兴化市副市长王晓秋在检查丁家村水环境管护情况时连连惊叹。

和许多村庄一样,多年前,该村河道也存在水花生、水上漂浮物及水体富营养化两大顽疾。为治理水花生、水上漂浮物,早在2010年该村便落实保洁员,采取外设卡口拦截、内打捞的方法,每年管护费得上万元。水花生、水生漂浮物渐渐得到有效遏制,水体富养氧化却未得到改善。

瞅着渐渐清爽的河面,村里决定发包养殖,但必须实施生态养殖模式,保持和改善水环境。2012年1月,村里对外发包,一轮五年。村民苟永付以22.5万元获得承包权。养殖中,苟永付按照规定养殖草鱼、鲢鱼、鳙鱼等鱼种,不投食。村里惊喜地发现,浑浊、泛着油花、生着藻类的富氧化状态没了,水花生、水上漂浮物也没了。苟永付每年也能挣上一两万元。

2017年12月,村里对河面进行新一轮发包,以上一轮中标款额为标的。苟永国以50万元中标。

“河深、水清、流畅,庄河的大河面条件好,不能只投鱼苗,必须综合利用。”苟永国在总结苟永付养殖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立体养殖模式,“因为年均上缴10万元,一年的毛收入至少要有20万元,才能有收益。”

第一着,投放扣蟹苗。2月间,和蟹塘一样,同步投放蟹苗。蟹苗投下去,需要匹配的食料。苟永国就花3万多元投放了12吨螺蛳。意想不到的是,9月至12月的螃蟹上市,收入就超过20万元。冬季拉网捕鱼,又收获近20万元。除去上缴10万元、蟹苗、鱼苗、螺蛳投入近10万元,第一年就获纯收入近20万元。鱼类食料除了水中浮游生物,还有沿河蟹塘捞出的水草,食料充足。

第二着,增养“小黄蟹”。不投饵料、不投药物,由于养殖的纯绿色,苟永国常规养殖的河蟹特受青睐,收购商承诺如在正常蟹市的其他季节有成蟹,更欢迎。于是,苟永国在夏季购买蟹子投养。蟹子每斤30多元,投放800斤。第二年4月下旬,开始捕捞小黄蟹上市,毛收入20多万元。它们都以水体中投养、繁衍的螺蛳、浮游生物为食。更可喜的是,螺蛳繁衍力强,第一年投放的螺蛳,繁衍得满河皆是,在满足饵料的基础上,每年还捕捞出售获得5万元的收入。

第三着,改养大规格鱼苗。“往年投养的是常规规格的鱼苗,到年底拉大网捕捞,在市场上形成集中上市,鱼品不大、价格也较低,也没有显出绿色鱼品的优价效应。”苟永国说。于是,他在11月从当地蟹塘购买上斤规格的白鲢、鳙鱼,不仅价格低,而且长得快,第二年六七月间便选大留小捕捞上市。此时,正是市场空缺期,价格卖得较高。一年,6万斤成鱼,收入34万多元,都是批发出售。

“三着并举后,一年养殖毛收入稳定在80万元左右。”苟永国说,基于这样的底气,2021年12月,村里新一轮竞标,他竞至150万元,年均30万元。

“河沟养殖,这样的承包价格,在兴化东部及东南部地区仅此一村。”大垛镇农业农村局水产站站长韩伟表示,苟永国“立体养殖”的做法,走出了一条“ 以水养鱼、以鱼治水、以渔增收”的路径,曾经是水环境管护包袱的河沟,成了兴村富民的“聚宝盆”。

标签: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