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民租地种田 日子越过越甜
2022-04-24 10:25:00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记者 吴斌 通讯员 姜锁平  
1
听新闻

麦苗青翠,油菜花黄。明媚的春光里,丹阳吕城镇河北村广阔的田野上,一片片蔬菜大棚格外醒目,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穿行其间。68岁的耿敬喜正在自己经营的蔬菜基地割韭菜,他告诉记者,他是宿迁沭阳人,1992年全家5口人来到了河北村租地种粮种菜,后来户口也都迁到河北村,成了河北村人。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安营扎寨”河北村租种的农户,耿敬喜靠着勤劳走上了致富之路。1992年,当时因地多人少,种粮不要土地租金只要上缴公粮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他,他一下子从村里租了36亩地种粮种菜。因没有技术和经验,第一年没赚到钱。总结经验教训后,他一边种地一边打工,第二年净赚了8000多元,“全家看到了租地耕种的希望。”

“得知我租地挣钱后,老家不少人陆陆续续跟着来了。”耿敬喜回忆,1992年至1997年,是外来农户前来河北村租地种粮种菜最多的几年,仅他一人就带来了16户48人,后来人带人,先后又有26户到河北村落户种地。

谈到落户河北村种地,耿敬喜直言是个正确的选择。这里土地肥沃,区位优势明显,距常州凌家塘农批市场仅20公里,“种出的粮食和蔬菜不愁销!”

来自安徽铜陵的姜建斌,租地295亩,是河北村规模最大的外来种植户。1994年,他携全家四口人来到河北村,起初租了58亩地,尝到甜头后,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水平,实行水稻、小麦、大棚蔬菜三年轮换套种,作业方式也从主要靠人力到现在的机械。说到机械化,姜建斌如数家珍:“先后购买了四轮驱动植保机1台、收割机1台、插秧机1台、条播机2台、开沟机1台、旋耕机1台、打田机1台,还添置了2辆运输车、1辆小轿车。日子越过越甜呢!”

日子甜,不仅体现在物质上,孩子更是他们的幸福源泉。“这里学校教学质量高,我三个孩子,两个考上了大学。”谈起子女,耿敬喜满脸自豪。而来自连云港东海县的王学年,2001年将全家三人户口迁至河北村并租地种植,如今不仅实现了购房买车的梦想,“去年,我儿子考上了苏州科技大学,女儿也考上了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消息传到老家后,成了亲戚们的美谈。”王学年笑呵呵地说。

言谈间,河北村党委书记庄国兴带着村干部来例行走访。庄国兴告诉记者,在河北村,像耿敬喜这样租地种粮种菜的外来农户共有42户,租赁面积达1500多亩。他们主要来自本省的连云港、宿迁和安徽铜陵等地,70%已在河北村安家落户。他们的到来,让河北村土地的“含金量”逐渐提高,村集体和村民也受了益。

庄国兴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户,现在每年能领到每亩1000元的土地租金分配款,繁忙时种植大户的用工需求超过200人,村民们的务工收入也非常可观。

“我们从外面回来就不想出去喽!”之前在外务工的河北村村民庄华芳,如今在家门口打工:“干活轻松,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比在外务工强。”

如何服务好外来村民安心种粮种菜,村党委一班人操了不少心。除了组织农技培训,河北村更是将服务做到外来农户们的心坎上。庄国兴举例,去年下半年,常州发生疫情,导致种植户们的大棚蔬菜无法运输到常州凌家塘农批市场。村里迅速召开党委会议,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通过多方协调迅速开辟了一处临时蔬菜交接区,打通了河北村大棚蔬菜与凌家塘农批市场的流通难题,得到种植户和批发商们的点赞。

“今年的收入肯定会再上一个台阶。”采访结束时,看着大棚内生机盎然的韭菜,耿敬喜用手机拍了张照片发到微信群,向老家的亲朋好友发出邀请:“今年一定要多来走走,看看我们增收致富的好光景!”

标签: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