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端午彩粽制作传承人走进大厂街道周洼社区开展非遗传承活动
2022-06-03 17:3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6月3日,大厂街道周洼社区携手南京市秦淮区钟晓敏爱心工作室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开展了“非遗传承,粽情端午”主题活动。活动旨在将中国传统节日与非遗文化资源结合,让周洼广大群众了解端午节习俗,动手学习缠扎非遗端午彩粽,感受非遗之美。同时,在活动中加深邻里情,共建和谐社区。

活动当天,周洼社区邀请了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彩粽制作技艺项目的立项人韩玉如,走进社区面对面教大家制作端午非遗彩粽。

“彩粽寓意着驱邪避灾,吉祥安康。以前南京人过端午时,家家都会挂上彩粽,在彩粽里面放上五谷杂粮,象征着五谷丰登。”85岁的韩玉如老人介绍了端午扎彩粽的历史源头、送彩粽的习俗以及申遗之路,让大家深入的了解到非遗端午彩粽的魅力。

随后,她给大家展示了最新钻研创新的8种不同新裹法制作出的作品,如耳饰、香囊、项链,包饰等。让大家眼前一亮的是,疫情期间,她用半个月的时间创作了一套致敬“逆行者”的香囊彩粽。“彩粽上的蓝色代表健康平安,黑色代表力量,红色寓意着吉祥,香囊上的虎和仙猴寓意驱邪、长寿。我希望这个作品能带给大家平安和力量。”韩玉如说。

大家看得很入神,很想动手试一试。韩玉如特地提醒大家:“别看彩粽小巧玲珑的,但做起来可费功夫了,对耐心是极大的考验。要提前把硬纸板裁成长条状,折出五角六面的骨架,再包上一层彩页纸,才能开始绕线,然后上胶、穿流苏、固定,一个彩粽制作下来,至少需要十多道工序,耗费大半天时间。”

担心大家短时间学不会,韩玉如有备而来,她特地带了几十个“半成品”分发给大家,然后手把手一一教大家怎么缠线、制作。最终,大家都如愿的扎好自己手中的端午彩粽,体验到了亲手制作的苦与乐。有居民对这项技艺非常感兴趣,再三追问:“老师,您下次什么时候再来?”

缠扎了彩粽之后,就进入了包端午粽的环节。社区足足准备了150斤糯米、40斤粽叶。40斤粽叶、150斤糯米,原来他们想多包点粽子,给辖区高龄独居、困难老人送上一份“安康”。

社区用心,志愿者也给力,只见大家手指翻飞,翠绿的粽叶很快折成一个个三角形,再填入糯米捆扎好,一串串可爱的粽子就成了。

在包粽子的过程中,大家不由得谈起自家端午计划。吃五红、给孩子挂鸭蛋兜、系五彩绳,还要在门口悬挂艾叶。谈笑间,对生活的满意度、对社区的归属感,全都自然流露出来!(王玉梅)

标签:
责编:刘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