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诗句中传统春节的年味与我童年时的记忆相重合,打开了我家“人世间”故事的回忆之门。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婆住在南运河畔的新河滩。外婆是泰州兴化人,她年轻的时候,觉得江南是个好地方,就一个人撑着船,沿着水路来到了新河滩,认识了在粮油厂工作的外公,二人结婚后在新河滩定居。
因为外婆生了五个女儿,大家称五个姑娘为“新河滩上的五朵金花”,而我的妈妈是其中的第四朵“金花”。每到过年的时候,“五朵金花”就会带着孩子、丈夫一起回娘家团聚。
除夕的傍晚,新河滩上的邻居们忙碌起来,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充满欢声笑语。大人们帮着外婆一起准备年夜饭,灶台边摆放着各种等待上桌的菜肴,蒸笼里传出一阵阵馒头的香味,与门外阵阵炮竹声相互辉映,提醒人们春节到了。
吃年夜饭前,我们家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祭祖。外婆在客厅里的八仙桌上摆放红烧肉、红烧鳊鱼、豆腐、百叶、豆芽菜、青菜等贡品,并且在大门口轻吟:“请祖宗回来吃年夜饭。”表达对先人的怀念。
团圆饭是一年里最丰盛的一顿晚餐,家里的五个孩子总是凑在一起,盯着桌上的美味佳肴,等着大人们宣布开席。吃团圆饭的时候,大家一边聊天一边观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时候,电视机很小,节目也不多,但那时候的春晚,却特别令人期待。
大年初一,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日子。在噼里啪啦的炮竹声中睁开眼睛,换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去给外公外婆拜年。外婆总会把压岁钱塞在一条桂花云片糕里,祝我们学习进步,越来越聪明。大人和孩子们彼此交换祝福,表达对新年的憧憬和祝愿。
90年代末期,新河滩开始拆迁,外公外婆从南运河边的私房搬到了古运河畔的德馨花园小区,原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全家人同吃同住、年味十足的春节已经被酒店里的年夜饭所取代,童年时充满年味的春节更是成为我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