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来到田间 农业跃上“云端”
2022-11-04 08:00: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记者 夏思宇 通讯员 王若宇  
1
听新闻

时下正值冬小麦播种期,六合区竹镇镇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打开手机,进入“北斗农机管家”管理页面,六合玖铭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久保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点击实时监控,只见一台种肥一体小麦播种机正在田里忙活着。

朱久保从事农业已有20余年,最近这几年,随着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陆续安装“北斗”,他的工作轻松了很多,无需下地就能远程掌握耕作情况。“有了北斗,点开手机随时监测作业信息,农机在不在线、干没干活一目了然,并且实现精准定位、精量化播种。”他说,正如普通车载导航规划路径一样,基于北斗系统的农机,依靠北斗农机终端、农机作业精细化管理平台等软硬件设备,也能拥有专属定制的“耕作图”。

为合作社提供北斗技术服务的江苏北斗农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主管孙辰告诉记者,公司充分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农业机械上装载精准农机作业终端,将北斗应用贯穿于农业生产的耕、种、防、烘、运等各个环节,实现农机管理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精准化。“我们在农机机械上装载智能监测终端,监控整个农机全程作业的轨迹和基础参数等,收集到的数据通过算法解析,就能得到每天机械作业面积,非常方便。”孙辰说。

“以前帮农户耕种完,还要现场量面积,两个人跑一天才能量100多亩。”朱久保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有了“北斗农机管家”后,双方通过手机就能看到准确的作业面积,无需再跑腿。

近年来,北斗技术正在南京农业领域大放光彩,应用场景也在不断丰富。近日,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江苏省农业数字化建设优秀案例评选结果公布,江苏北斗农机申报的“南京市秸秆还田作业监测系统建设项目”成功入选,破解秸秆还田的面积统计及还田质量等问题。

“项目于去年年底上线,最大亮点是后台的图像识别算法。通过在农机前后方加装高清摄像头,在秸秆还田作业过程中,每块地至少采集8张照片做对比,就能算出秸秆覆盖率。”孙辰说。

截至今年8月,全市已安装北斗智慧农机终端1500余套,使用图像识别开展长江流域稻麦秸秆还田作业核查面积达3500亩,累计监管各类型作业面积256万亩,为农业机械化生产提供全方位精准管理服务,构建了智慧农机在线服务体系。

标签: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