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备耕忙。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海安市滨海新区各个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已然呈现出一派热闹忙碌的春耕景象。上肥、翻土、起垄、移栽、覆膜……3月21日,雨后的阳光略微灼人,走进角斜村9组许应宏家的蔬菜大棚,他正忙得不亦乐乎。放眼望去,一片翠滴滴的芽儿绿映入眼帘,充满生机。“看,这些都是‘真金白银’。”许应宏开心地说。
许应宏种菜是由“零”开始的,从最开始的三分地,逐渐发展为四五亩地,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过来。去年盘账,许应宏种菜“种”出差不多3万元,这让他忘记了辛苦和疲劳。
许应宏原是角斜村的低保户,从小身体不好,父母年纪大了经常住院,一次住院就需要花费上千块,家里开销较大,这也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虽然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照顾和扶持,也是治标不治本。一次偶然的机会,角斜村党总支书记徐华在走访慰问时看到许应宏在自家门前种植的蔬菜长势喜人,便鼓励他进行大棚种植,扩大种植面积。“缺少种植成本”“缺乏大棚种植技术和经验”“联系不到销售渠道”……许应宏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聚焦如何帮扶,如何带动?角斜村采取“支部+基地+农户+企业”的生产帮扶模式,党支部帮他申办了2万元小额免息贷款作为铺垫;缺少技术,2名专业党员农技师定期指导,缺少销售渠道,党总支书记徐华对接角斜菜市场为他提供免费摊位,还对接辖区企业学校,大力发展订单种植,加大本地蔬菜的采购量,彻底解决销路难的问题。从脱贫前每年靠领低保维持生计,到靠政府帮扶发展种植业每年有几万元的稳定收入……脱贫前后的“华丽”转变,让许应宏感慨不已:“没有党和政府的帮扶,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村党总支部的帮扶下,开着三轮车,载着满满一车的蔬菜送往菜市场、学校、企业等成了许应宏奔向梦想的生活常态。
“这一块种的是莴苣,那一块种的是芹菜还有大蒜,都可以售卖了,蒜苗这会达到8元钱一斤,估计这一小块能有上千块的收入……”由于没有大型机械,还有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在角斜村党总支书记徐华的指导下卞必宏开展了“九宫格”种地法,把一亩田地划分成9块,可以种上喜好相同的蔬菜种类。这样一来蔬菜种类齐全,可以满足大多数人蔬菜需求,收成时间错开,忙起来还又不累人。
脱贫不能等靠要,勤劳致富是王道,这是许应宏这些年总结出来的。他说:“种菜是细活儿,种菜如绣花,从深耕菜地到起垄,再到覆盖地膜、移栽,每一个环节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到了追肥的时节,我都坚持施用有机肥和农用肥,我要用品质去赢得顾客信任。”
脱贫后的许应宏并未安于现状,在滨海新区扶贫办的组织下,他不断给自己“充电”,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各种种养技术。靠着执着与勤奋,许应宏摆脱了贫困,成了致富“明星”,也成了蔬菜大棚种植“高手”,邻近村的村民纷纷前来向他请教大棚种植技术。许应宏总是来者不拒,无偿传经送宝,带动多户农民靠蔬菜大棚走上增收致富路。
如今,搭乘着乡村振兴发展的快车,许应宏正成为奔跑在“菜园子”直通“菜篮子”道路上的新型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