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荒滩”变“良田” 油菜盐碱地高产高油技术模式观摩会在东台召开
2023-06-03 18:4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杨柳青,菜花黄……”小满已过,芒种未至,此刻正是油菜收获的黄金时节,在江苏东台沿海滩涂围垦区金东台农场,成片的油菜田铺呈在盐碱地上,一幅丰收的图景跃然纸上。

从广种薄收的盐碱地到高标准的粮田,这背后有多少付出和努力?6月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在东台召开油菜盐碱地高产高油技术模式观摩会,走进油菜盐碱地高产高油技术模式示范点,介绍东台盐碱地开发利用现状,总结东台油菜盐碱地高产高油技术模式成效。

点“盐”成“油” 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

我国有约15亿亩盐碱地,其约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如果能唤醒这一“沉睡”的后备耕地资源,用好耕地存量的同时提高土地增量,将显著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

江苏省东台市,就是“盐碱地”变“致富田”的改良示范点之一。

6月2日,江苏东台市金东台农场的200亩油菜田上,经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现场测产,现场实产结果显示,采用耐盐耐密高产高油新品种和密植抗盐稳产新技术,东台市盐碱地200亩连片种植的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实收面积为3.58亩,实收籽粒产量为1159.44公斤,测定含水量为10.63%,杂质0.4%,以标准水杂含量11.0%计算,实收菜籽产量为323.87公斤/亩,比当地油菜平均亩产油量增加62.7%,创盐碱地油菜高产新记录。

观摩会现场,东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缪斌表示,近年来,东台充分利用盐碱地优势,加大开发利用力度,积极推广中油杂39、宁杂1818等油菜新品种10多个,全面加快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油菜籽产量稳步提高,连续两年创全省油菜产量最高纪录。“大家脚下的这片土地,半个世纪前还是一片盐碱荒滩,今年高密度种植区油菜籽产量达到了323.87公斤/亩,实现了‘荒滩’到‘良田’的巨变。”缪斌说。

从“以改为主”到“以种适地”

从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这是近年来我国育种观念的一大变革。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耐盐碱能力在大田作物中具有突出优势,开发利用盐碱地扩种油菜是发展盐碱地生态经济、增强我国油料供给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据统计,种植油菜后土壤盐含量降至约1‰,是周边冬闲区盐含量的50%左右,为“以种适地”盐碱地治理和利用、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表示,油菜耐盐碱高产高油技术模式的应用,克服了盐碱地出苗难,经济产量低,机械化难度大的关键问题,实现了盐碱地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目标。未来三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计划培育耐中度盐碱粮油饲草特种经济作物新品种和品系80个以上,推广耐盐碱作物新品种3,000万亩,带动1,300万亩的盐碱耕地质量普遍提升1-2个等级,单位面积组合产能提高25%以上。

延长产业链 让“东台经验”走得更远

盐碱地油菜产量屡创新高,东台为什么行?

“‘中油杂501’具备丰产性好、田间病害发生轻、抗倒性强的品种特性,再加上东台本身就是粮食高产区,农业精耕细作、规模化经营、注重科技投入,能够将品种的高产潜力转化为现实的高产量、高质量。”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济作物处处长汤松表示,“期待这种模式能在江苏的沿海盐碱地区域,甚至长江下游地区进一步得到推广,保障国家油料供给和使用安全。”

深加工,价值增。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是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的重要一环。

在金东台农场的200亩油菜地里,农机手正驾驶着收割机来回穿梭,脱粒、分离、碎杆等工序一气呵成。不一会儿工夫,一亩地油菜就收割完毕。“油菜收割完了,就准备开始种水稻,‘稻-油’轮作的模式不仅能够提升亩产效益,也能够减少虫害、病害。”东台市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王国平向记者介绍到。

近年来,东台在积极种植粮食作物的同时,用行动践行大食物观理念,最大限度发挥盐碱地效用,通过“水稻+油菜”接茬轮作的模式,让轮作田变“增收田”,促进农业增效,兼具游玩观赏、土壤改良、地力提高、油料供给等功能。“我们不仅要种高产的地,还要种高质的地,真正让盐碱地变成能够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米粮川’。”王国平说。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记者 王慧云/文 孙骏/图

标签:
责编:王慧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