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区
新年伊始,张家港先是以一场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暨工业超万亿动员会,书写下春日奋斗的序章;随后召开的市两会,再度点燃了代表委员、党员干部的干事热情;紧接着,引才团一行首次出征,赴北京和深圳对接项目、学习经验;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永卓控股“献礼建厂40周年”重点项目投产仪式及张家港市北部医疗中心项目开工仪式举行,擂响了拼经济、抓项目的“开春战鼓”;2月19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作风效能建设大会的召开,全面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突破年”的冲锋号……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动作,彰显了张家港人赶在前、冲在前的先锋姿态。
敢于争先,一直是张家港这座城市的鲜明特点,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体现得尤为明显。2023年,在张家港精神的引领带动下,张家港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勇当先锋、勇毅前行,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成绩单——
连续30年位列全国百强县(市)前三强、8项工作获省政府办公厅督查激励通报表扬;签约超亿元项目106个、总投资超900亿元,其中,引进盛虹储能、锐华科技2个超百亿级,安普瑞斯、博腾股份2个50亿级旗舰型项目,带动“链式集群”发展,产业集群加速提升,产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今年被张家港人确立为“高质量发展突破年”,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说,张家港将聚焦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区“一张蓝图”,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严格落实“四下基层”要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效“三项任务”,最终在“综合实力、文明创建、产业能级、未来增量、发展质效”等五大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张家港实践。
项目建设快马加鞭“跑在前”
数据显示,2023年,张家港全市225个三级重大项目(实施类)投资完成率超120%,97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开工率100%,其中6个省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超130%,4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可以说,在重大项目建设上表现得十分出色。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项目数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当先锋,首先要有过硬实力,并在经济发展上彰显优势。张家港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奋力前行,快马加鞭抓投资、抓项目,全力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
抓投资、抓项目,既要紧盯影响深远的重大产业项目,也要瞄准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创新前沿项目。那么,怎样从中“精准查找”出符合张家港产业发展需要的项目?张家港的重点产业链,发挥了按图索骥的功能。
伴随持之以恒的转型升级,张家港已形成了重点发展的8条产业链,即冶金新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智能高端装备、高端纺织4条特色优势产业链,新能源、特色半导体、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数字经济4条新兴领域产业链。围绕这8条重点产业链,张家港不断强链补链延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方向既定,怎么把符合需求的项目招进来?一方面,张家港采取“小分队作战”,跨越山海、全球招商,2023年仅境外招商就组织了28批次;另一方面,张家港做优营商环境,坚持主动出击、招大引强,全年不光引进2个百亿级项目、2个50亿级项目,新签约超亿元项目106个、总投资900亿元,同时鼓励存量企业增资扩能、加码布局,为张家港新增项目近600个、新增投资约160亿元。
没有什么比项目接踵落地更能提振发展信心,没有什么比项目接连投产更能激发经济活力。有了项目和投资后,张家港全心全意做好要素保障。
以重大项目为例,张家港制定重大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建成用好用能权、排污权、用水指标“集中池”,发布重大项目“政企双通道”激励措施,实施重大项目“项目管家1+N”机制,致力做到应保尽保。
当得知建设中的盛虹控股集团储能电池超级工厂项目需要新拉一条12公里的蒸汽管道以满足用气需求,涉及管道铺设的板块通力协作,仅用半个月,就把选址办了下来。正是一项项类似的举措,让项目实现签约5个月即开工。
今年,张家港以更大力度推进项目招引建设,以一个个重大项目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支撑港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新年第一会”上,张家港吹响了工业产值超万亿的号角,力争到2026年实现GDP超4000亿元,形成冶金新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智能高端装备、高端纺织、新能源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城乡协调美美与共“做示范”
张家港人所追求的“先锋”并非单一领域的领先,而是各项工作的大放异彩、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在创造坚实的制造业“家底”过程中,城乡协调发展也正在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标识——强村集群在全省赫赫有名、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更是全国领先。以此为基础,张家港在城乡协调发展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多努力。
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张家港站可直达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6个地级市、270个站点;启动城市更新项目67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个,新增停车位3000余个;29家股份经济合作社上榜我省首届“百强股份经济合作社”,数量列全省第一;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708万元……这些振奋人心的数据指标,成为张家港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再创佳绩的最好证明。
如果数据比较抽象,那么走马港城,便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模样。
凤凰镇是港城南大门,也是城乡协调发展的榜样典范。来到双塘村肖家巷,仿佛置身一个艺术空间。作为凤凰镇重点打造的特色田园乡村,这里有花海、民宿、咖啡馆、农家乐等,可以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的需求。
正是看中这里的环境氛围,柒月小筑主理人孙科峰反复衡量后,才放心把项目落下来。柒月小筑由民房改建而来,占地500平方米,集展览展示、研学互动、手作体验、咖啡茶饮、共享菜园等功能于一体。去年底营业后,每逢节假日,不少市民游客过来喝咖啡、逛展览,放松身心。
再到千年古村——金村村转转,就会发现,这里不仅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还有传承百年的特色美味。
筛粉、放馅、压字、蒸糕、脱模……没一会儿,松松软软、甜甜糯糯的白云方糕就制作完成了。“小时候,逢年过节都会吃块白云方糕,这是我们忘不了的味道。”73岁的黄凤祥,是白云方糕技艺传承人。这两年,他惊喜地看到,村子抓住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契机,修缮散落在村里的古建古宅,弘扬当地传统文化和传统味道,吸引大量游客过来走走看看尝尝,古村落平添了不少人气。
到了长江边,还可以去张家港湾畔的永兴村住住民宿,感受长江大保护给村子带来的福祉。2023年,永兴村接待游客数量超10万人次,集体旅游收入约300万元,创历史新高。
毫无疑问,眼前看到的这一切,诠释了张家港人持之以恒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千方百计让城乡百姓共享幸福生活的先锋作为。
新的一年,抓好城市形态优化与乡村内涵提升,依旧是张家港工作的重中之重。眼下,除了用好强村发展8大路径、江海第一湾乡村振兴片区发展规划,张家港还创新实施强村富民帮促行动,更大力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共同富裕成色。
文明创建再攀高峰“闯新路”
摆摊卖蔬菜20多年来,张家港新市民王志勇靠诚信赢得了响亮口碑,并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卖菜哥”。生意红火起来后,王志勇就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组建了“乐美夕阳”志愿服务队,策划发起多个志愿服务项目,一干就是13年。
在张家港,像“卖菜哥”这样的志愿典型不胜枚举。他们用一言一行,践行着文明新风,也用凡人善举,感染着整座城市。张家港作为全国唯一连续六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市的背后,就有他们的助力。
“先锋”意味着走在前列的优异成绩,也考验着这座城市创新求变、率先探索的能力。在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的新赛道上继续冲锋在前,张家港深知必须开拓思路,赋予文明新内涵,提升文明新高度。
“席地而坐”的城市客厅示范区就是张家港去年“解锁”的新办法。顾名思义,“席地而坐”就是让市民在公共空间舒适地坐下来,像在家里一样自如、惬意。
如何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张家港也拿出了一套标准,即无垃圾、无污迹、无积水、无积尘、见道路本色,目之所及,洁净如洗。目前,28个点位遍布各板块,覆盖文化广场、休闲式游园、口袋公园等市民出入密集场所。张家港从细微处入手,用精细化管理提升了城市的颜值和气质,更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明创建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的事,还要把群众团结起来、调动起来,只有大家一起践行文明、传播文明,才能把“文明张家港”的金字招牌打磨得愈发闪亮。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张家港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路径,目前注册志愿者超过30万人。
去年底,张家港还发布全国首个县级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蓝皮书》,总结了该市以志愿服务驱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经验,为各地了解县级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基本情况、工作机制、公众参与等提供了参考借鉴。
文明的向前迈进,总是离不开文化繁荣发展所迸发的强大推动力。“住在长江边”的张家港,坚持不懈引来长江文化的源头活水,整合资源办好长江文化节,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照亮百姓精神生活的同时,塑造着城市的灵魂气质。去年,“长江文化品牌建设和长江文化节”入选首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文旅融合类”名单。
传递文明薪火、传承文明基因。2024年,张家港还将延续勇闯敢试的先锋之志,踏出从容稳健的先锋步伐,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出圈”工程,统筹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和长江文化节,聚力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绣好更具魅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面绣”。□ 本报记者 徐瑞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