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区:以更大力度锻造新质生产力
2024-03-18 10:36:00  来源:南京晨报  
1
听新闻

日月春晖渐,光华万物新。连日来,栖霞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发挥行政区、经开区、大学城协同发展效能,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努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月14日,位于栖霞区马群科技园金马路10号的盛恒达科创产业园项目进展顺利。该项目占地约55亩,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0亿元。项目承建方南京千畅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地下车库及上部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二次结构、墙体、幕墙主龙骨等正在施工。“预计今年12月竣工,明年春节可实现投产。”盛恒达总经理杨洁说,待项目建成后,南京恒电先进微波技术研究院、恒电电子及其上下游的一批企业将入驻园区,通过发挥恒电电子在通信电子技术领域的龙头引领作用,将产业园建设成为通信电子产业特色园区。

创新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新兴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作为新质要素集中、新域布局完备的产业大区,栖霞区科教人才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条件。该区是全市乃至全省创新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汇聚了18所高校、7家科研院所和1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集聚了45名两院院士等各类科技创新人才,高校科技资源约占全省总量的15%,科创载体总面积超550万平方米。

在这片创新沃土上,一批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竞相涌现。位于栖霞高新区的南京英田光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率先承接中国卫星互联网“新基建”激光通信载荷研制的民营企业。多年来,公司与区域内众多高校院所保持着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凭借过硬实力参与了多项国家星地和星间激光通信技术验证,成为国内率先完成天地对接试验的商业航天企业。

为了以更快步伐培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栖霞区将向科技创新要绿色生产力,充分发挥“三圈融合”独特优势,整合好大学城、高新区等科创平台,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更多核心要素;向产业新赛道要绿色生产力,发展符合绿色低碳发展方向的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多赛道布局未来产业,全面推进产业生态化,使发展的“含金量”更足、“含绿量”更多、“含碳量”更低,在全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中争当先锋。

加快提升区域科技创新硬实力,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作为环紫金山科技创新策源地的重要承载地,栖霞区将紧扣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关键赛道,开展“校企联合创新行动”,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同时,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布局建设,支持驻区高校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组,打造区域全国重点实验室集群。推进杉金光电全球研发中心、省计量检测基地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集聚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研发平台。

着力增强产业创新聚合力,进一步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加速跃升。为此,栖霞区将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强基”工程,促进企业高新化、专精特新化发展。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重点监测企业研发投入增速超10%。同时,深化“霞科行”技术转移市场建设,支持南大、南邮等高校打造高水平技术转移中心,新增产学研及成果转化项目超165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超84亿元。持续挖潜高校周边科研地块,打造环高校创新产业带,为产业和科技创新拓展更多空间。

加速培育更多的新质生产力,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聚焦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招引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层次高、带动潜力足的产业项目。同时推动石化、电子信息“产业焕新”,在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开道超车”,形成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并注重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分行业打造智能化改造示范标杆,让新质生产力在栖霞“绽放”出勃勃生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旖旎

通讯员栖宣

标签:生产力;栖霞区;发展
责编:胡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