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大丰区刘庄镇:“手工经济”造就“美丽钱景”
2024-07-17 15:5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当第一缕晨曦透过薄雾,洒在刘庄镇的田野上,新的一天便在这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中悄然开启。

刘庄镇,一个以传统农业为根基的地方,如今正以其独特的手工经济模式,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在这里,手工经济如同一股春风,吹拂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这里的村民,用勤劳的双手,编织出一条条致富的路,让乡村振兴的梦想照进现实。

一次尝试,一呼百应

走进龙心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忙碌而温馨的场景。昔日闲置的劳动力,如今在手工经济的带动下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杨卫,龙心村党总支书记,是这一切变化的推动者。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2016年,时任村主任的杨卫在入户走访中发现,随着土地流转率不断提高,村里出现大量闲置劳动力,尤其以妇女和老人居多,由此他产生了带领大家做点事情增加收入的想法。通过考察,他发现布艺饰品市场热销、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上手。

几经探索,他在义乌签订了第一笔加工订单,经过两年经营,杨卫的手工作坊逐步走上正轨,个人实现家庭年收入增收50万元。但他觉得个人富裕不算有本事,只有带领村民们一起富起来,那才算真正的本事。杨卫告诉记者:“在一次村民议事大会上,我向村民党员代表介绍跟着我一起干的3个村民的增收情况,但仍然有不少村民存有疑虑,我便一户户走访详细介绍有关情况,终于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要求参与到手工加工里来。”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有了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龙心村的手工经济蒸蒸日上、风生水起。村民韩奉俐阿姨是受益者之一,用她的话说:“这不仅是收入,更是一份尊严和自豪。”如今,龙心村有加工点7个,受益群众200多户,每户增收2万元左右,2023年该村手工产业年产值突破1200万元。

一门技艺,传承创新

手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与创新,如今一股新的活力正在涌动——“手工二代”崭露头角。陆倩倩,一位学习设计专业的本科生,在父亲陆国刚的动员下回到家乡帮忙经营工厂。她用现代设计理念,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从“来料加工”到“来图加工”的转变,为工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陆倩倩告诉记者:“我回来之前,我父母只是根据客户的来料进行简单的手工加工,我回来以后,我会根据客户提供的设计图进行个性化设计,实现了从原料设计、生产加工一条龙服务,所以我们现在可以接到更多的客户。我们的工厂也从原来的10台机器扩产到现在30多台。”

说话间,村民陆建社骑着电瓶车给陆国刚“交货”——5大袋的小饰品,这是20多位村民大半天的制作成品。陆建社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份工作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时间又自由,工钱发放还及时,比干农活轻松多了。”陆建社今年60多岁,已经跟着陆国刚的工厂从事手工加工7、8年了,如今他已是小组长,手下有20多名村民跟着他。

2023年,为了拓宽销售渠道,陆倩倩在1688平台开设了网店,全年销售额达到240万元。如今,她正通过1688跨境电商板块,将手工经济辅料加工推广到海外市场,让世界看到大丰的手工魅力。在村党组织的引荐下,陆倩倩已向竞赛村村民委员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项工程,持续推动

在刘庄镇,手工经济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村连着一个村,一个项目带动一群项目的生动实践。

友谊村和龙心村结成对子成立的“巧姨手工坊”是村村联办的典范,友谊村自筹资金购置机械,龙心村负责提供订单,由于设备较为先进,“巧姨手工坊”实现了从手工到全自动化针织半成品再加工的转化,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这个手工坊每天净利润超过500元,每年预计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线上直播成为了连接产品与消费者、传统工艺与现代市场的新桥梁。刘庄镇手工经济正借助这一新兴平台,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龙心村的直播间里,村民陈岗对着镜头展示着一件件精美的小手工,网友们通过屏幕,仿佛能感受到这些小手工的温度和故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友,销量也随之节节攀升。陈岗表示:“通过直播,我们吸引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订单,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经济效益,老百姓们也能有更多的实惠。”

从传统的来料加工到现代的设计,从家庭小作坊到线上直播的广阔舞台,刘庄镇的手工经济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截至2023年底,该镇共有手工经济加工点73个,加工从业者1670人,销售额达1亿元以上。

手工经济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乡村振兴的道路,照亮了村民们的未来。(记者 宗敬婷 谢斌)

标签:
责编:浦琼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