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卞小燕
8月16日,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李灶村。
“浦医生,又让你跑一趟,快进屋凉快一下。”70岁的高登翠将艳阳村村医浦小燕迎进门,转头告诉记者,“我们认识20多年了,我的身体状况她最清楚。”
2002年,作为三峡移民,高登翠带着两个女儿来到盐东镇艳阳村落户。平日里,高家母女身体不适都会找浦小燕,“我有高血压,关节也常疼,浦医生就叮嘱我按时吃药。平时还帮我量血压、通知体检等。”
3年前,高登翠肺部查出问题,需要吃药化疗,而医药费成了一家人最大的焦虑。“每次看病的发票要收好。”浦小燕告诉高登翠,作为建档立卡户,她可以享受亭湖区的健康救助政策。“困难群众在享受政府各项医疗救助后,政府还将对其个人承担的医保范围内用药部分进行最终兜底。”每年年底,浦小燕所在的“第一村医”团队都会来到高登翠家核实情况,帮助其进行二次报销。2021—2023年,高登翠得到的健康救助分别为9000元、1.4万元、9300元。
“这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健康救助的最后兜底,为高登翠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压力的缓解,更是精神压力的释放,“现在,身体出现问题,村里、镇里解决不了的,还会帮我们联系区里乃至市里的专家进行会诊。”高登翠说。
这两年,高登翠搬到了李灶村的大女儿家,但浦小燕和她的联系一直未断。同时,高登翠也成了李灶村“第一村医”韩正军关心的对象。
说话间,盐东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李春燕敲门进来,她带来了测量血压、血糖以及做心电图的仪器。“从打出的单子看,心电图还可以,不过高压160,这降压药不能停。”对于李春燕的叮嘱,高登翠充满感激,“把健康交给你们,我还有啥不放心?”
在亭湖,像高登翠这样享受健康救助的困难群体有近1.9万人。2019年,亭湖区聚焦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设立“第一村医”团队,850名专业医技人员参加,专门服务健康扶贫对象。
次年,健康扶贫全面收官。2021年,亭湖区再次创新工作举措,在全省首家出台综合性普惠性兜底性的健康救助政策,出台《盐城市亭湖区健康救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进行两年试点,将原医疗保障精准扶贫资金、原建档立卡人口免费体检经费划为健康救助资金,设立健康救助专项资金600万元/年,实行按需预拨管理。
这项健康救助旨在为困难人群提供基础健康服务、医药费用救助+先行垫付资金,对经盐城市统一医疗救助政策和各类补偿、救助、保险后,医保目录范围内仍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按人群、疾病分类开展专项救助和先行垫付,最多给予每人每年5万—10万元的紧急救助。
27岁的李先生几年前被确诊为罕见的庞贝病,身体每况愈下,此后其母亲也查出红斑狼疮,一连串的打击和高昂的医疗费,让他一度失去对未来的信心。“第一村医”团队协助联系定点医院,帮助协调省、市各项医保救助政策,先后5次共垫付5.5万元医疗费用。李先生用上特效药后,呼吸肌无力、瘫痪的状况得以好转。对无力承担医药费的困难人群实施“先行垫付”,不让“因病弃医”的情形发生,这也是健康救助的初心。
走进亭湖区新兴镇卫生院,全科主任医生凌燕的“家庭医生工作室”特别忙碌。一个小时的采访中,进进出出9名患者。打招呼、问病情、拿方案,记者发现,工作10多年的凌燕几乎和每个患者都相熟。
“当初入户问诊时,我们都留了联系卡。”凌燕的另一个身份是古河村“第一村医”。“村里看不了的患者,就到我们这边来,我们也与亭湖医院组成医联体,乡镇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会建立绿色通道,让病人第一时间到区里的医院治疗。治好之后,再一级级向下转。”凌燕说。
“2019年,‘第一村医’团队组建时,一村一团队,共178支队伍。乡镇卫生院骨干医生作为‘第一村医’,组成3—5人的团队进村入户服务。2022年,亭湖区人民医院骨干医生也加入‘第一村医’团队,遇特殊情况会下乡巡诊。2023年,我们把盐城市级医院副高职称以上医生也邀请到这个团队中,主要是对特殊病情进行会诊治疗。”亭湖区卫健委主任卞长生介绍,“第一村医”团队来了“大医生”,但主体还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生队伍以及村卫生室的基层医务人员,大量的常见病慢性病还得依靠他们的精心医护。
3年来,健康救助已惠及困难群众1473名,医疗费用救助金额超470万元。2023年7月,亭湖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决定,将健康救助政策再延续3年。从“健康扶贫”升级为“健康救助”,服务对象也从“建档立卡户”拓展到全体“困难人群”,亭湖区以特有的健康救助政策,通过区委区政府高位推动、相关部门高效联动、“第一村医”团队高频行动,真正让全区所有困难人口“健康有人管、疾病有人看、转诊有人帮、费用有人垫”,健康救助兜底实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