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江苏省苏州市委会副主委、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宋青联系时,她刚结束一场关于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调研。“对于委员而言,每一次调研都好比一次‘深造’。”
从生态损害修复到绿色低碳发展,从生态补偿到太湖治理……作为一名专家型委员,宋青长期致力于生态建设实践和研究工作。“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我们需要有一种‘陪伴式成长’的坚守,久久为功,方能见绿水、现青山。”
作为“江苏省购买碳汇第一人”,早在2010年苏州市两会上,宋青代表民建苏州市委会作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大会发言,并递交相关提案。“当时大家对碳、碳汇、碳达峰、碳中和并不太了解。”在宋青的倡导带动下,苏州建立首个巾帼“碳汇林”,创新义务植树形式,倡导低碳植树理念,增强全社会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自觉意识。如今,“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知晓度极高的热词。
作为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不断加速、质量不断提升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宋青提交的提案大多和生态环境有关,不少建议被转化为政策优化的具体举措。其中,《关于建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中环境修复执行机制的建议》入选十三届全国政协优秀提案。
如何让绿色发展的“低碳”基因,融入高质量发展的“毛细血管”,是宋青当前最关注的主题。“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是能够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进生产力。”在宋青看来,建言资政,首先要知政、明政,委员履职能力的提升必然来自终身学习。“委员履职永远在路上,接下来我要结合江苏实践继续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做好‘委员作业’,让绿色发展的美丽中国梦更好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