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闹的童趣,唤醒了沉睡的山林;欢快的笑语,洒满了秋日的小径。11月5日,南京旅游集团聚宝山公园迎来了一场独具特色的青少年秋季研学活动——来自南京市天正小学、紫竹苑小学、南昌路小学和民生实验小学五六年级19个班级、700余名师生,共同走进这片城市绿洲,开启了一场融合科学探究与团队协作的自然教育新实践。这是聚宝山公园首次承接如此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研学,标志着公园在拓展教育功能、服务青少年成长方面迈出了创新一步。

深度融合资源,打造特色实践课堂
与传统的“秋游”不同,此次研学活动是聚宝山公园充分利用自身生态与资源,精心设计的“知行合一”自然教育实践。园区全面开放七一课堂、金陵矩阵、石域科学科普活动中心、昆虫主题公园等特色载体,结合生态、科普与互动,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无论走进哪一个场景,都能看到孩子们清澈明亮的眼睛里,满满都是求知的渴望。


同学们不仅参与了爬宠科普互动、植物科考探秘、昆虫旅馆搭建等趣味十足的自然科学探究,还在山林定向、生态平衡大挑战、沙地寻宝、森林不倒大挑战等户外项目中锻炼了团队协作与体能智慧,帮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收获科学素养,促进身心健康。

汇聚专业力量,构建协同育人模式
为确保研学活动的教育深度与专业性,聚宝山公园积极探索“公园搭台、专业支撑、学校为主”的协同育人新模式。本次活动特别联合南京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团队、江苏省农科院昆虫团队、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木艺团队、省市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石域科学团队全程提供专业支撑。

活动现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韩晓峰向孩子们传授了榫卯结构等传统木艺知识,指导他们亲手建造“昆虫旅馆/昆虫屋”,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与文化传承。在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团队、拥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背景与十六年科普经验朱磊团队专家的引领和互动下,使孩子们在探究昆虫习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过程中,萌发了尊重生命、守护自然的价值观,为本次研学注入了科学内核。

创新学习模式,拓展校外研学体系
为避免“游而不学”,聚宝山公园在课程设计上颇费心思,特别采用了“户外实践+场馆深化”的闭环学习模式。同学们先在广阔山林中进行感性探索,再进入主题场馆进行知识深化与总结,确保研学体验系统完整,实现了“寓教于乐”和“寓学于趣”。

南京旅游集团聚宝山公园党总支副书记傅丽表示,此次大规模研学活动,是我们探索与专业机构、学校联手,三方协同育人的一次生动实践。它不仅让学生在行走的山水课堂中丰富了经历,更在“双减”背景下,为延伸校外课程、深化自然教育、培养科学核心素养提供了实践案例。

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巧妙融于自然课堂——本次研学活动,充分展现了聚宝山公园超越传统,积极拓展社会教育职能的努力,也为文旅景区如何深化教育服务功能提供了创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