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至第二年3月是流感的高发季,特别是近日连续的降温,气温的过山车变化,导致了流感高发。针对今年流感特性,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江苏省中医院及时组织中西医权威专家研判、论证,在国家《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基础上,制订了《江苏省中医院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版),中西医结合组合拳,积极的防治抵御流感病毒。
据江苏省中医院温病研究所副所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周贤梅教授分析,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流感大多为自限性,少数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可发展成重型/危重型病例,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而死亡。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排毒时间多为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周贤梅教授分析,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和说话等方式经空气传播,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更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一旦明确流感,要及早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引发并发症。
中医称流感为“时行感冒”,属“瘟疫”范畴。江苏省名中医,长期从事肺系疾病、温热病中医研究的江苏省中医院名医堂奚肇庆主任医师分析,流感病因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人体外感疫疬之邪,是发病的外在因素。人体正气不足,是感邪的内在因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时行感冒其病因病机多为正气不足,素体元气虚弱,即感风邪疫毒。亦有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致脾肺气虚,致表卫不固,腠理疏松,易感风邪疫毒而发病。亦有素体阳虚、阴虚或病后、产后调摄不慎,阴血亏损,复感外邪而发病。
奚肇庆主任认为,防御流感首先要“固卫解表”,做好预防。肺卫是人体的第一防线,外感六淫之邪,出现恶寒、发热、咽痛、全身酸痛,因此江苏省中医院流感诊疗方案中中药预防方首先强调“护卫气”、补气,如黄芪等;同时要“补脾气”。肺卫之气与脾气相关,除了外感,劳累、压力大容易伤脾,脾主四肢肌肉,出现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等,因此要培土生金,如陈皮等;还要祛风抵御外邪,如羌活等。
除了中药预防方,医院院内制剂如防感颗粒、芪参固表颗粒、抗感合剂等,以及中医非药物疗法,如艾灸,灸法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医外治法之一,“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专家提醒,流感季,风寒之邪当令,天气寒冷干燥,应注意保暖并适时增减衣物。减少外出次数及到人员密集场所逗留时间;外出戴口罩;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更衣。作息要有规律,早睡、早起、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以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注意适当锻炼身体。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及通风,适当锻炼身体。饮食清淡、多喝水、多食用水果蔬菜及牛奶、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质,提高机体免疫力。要做到心神安宁,情志舒畅,切忌悲忧伤感。避免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易导致气机逆乱,或致气郁化热,产生毒热之邪,或致卫气亏虚,外邪乘虚而入。通讯员 冯瑶 记者 孙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