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乡村全面振兴,提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江苏省金湖县戴楼街道小集村实施“小田并大田”改革正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立冬时节,走进戴楼街道小集村,高标准农田里稻谷金黄、金波荡漾,种植大户正在组织机械抢收水稻,洋溢在他们脸上的笑容可以看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里的田块比较大,收割起来很轻松,一台收割机一个小时可以收割水稻七到八亩地”,种植大户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自豪。
“几年前,这里的土地没人问津,田亩小,产量低,收入少,而如今经过万顷良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治理,已然成为种植大户眼中的‘抢手田’,承包金也由原来的五六百元上涨到了现在的九百多元,种田大户受益,农民也得到更多的收入。”戴楼街道小集村党总支书记林春富介绍说,“这主要得益于‘小田并大田’的改革成果”。
小集村位于金湖西南角,南与安徽铜城镇接壤,西与盱眙县马坝镇相连。现有农户722户,人口2722人,耕地面积11596亩,属于丘陵高岗地区。十多年前,这里的农田如梯田层层叠叠,零碎不堪,而如今,山乡巨变,小田并大田,“碎田”变良田,集聚出乡村振兴发展新活力。
往昔之苦:小田零碎耕种难
说到“小田”并“大田”的发展变化,今年70岁的王仁明感慨颇多。40多年前,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那是1982年夏季的一天,那年我28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消息从大队传来,我是兴奋的一夜没合眼,土地将分配到每家每户,吃‘大锅饭’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我家有4口人,按照生产队的农田总面积平均下来,我家共分得农田13亩,一共参与了20多次的抓阄,分得田块21块,最大的没有超过两亩,最小的仅有一分多地”。当时王仁明没有感觉不妥,不管大小、高低,反正都是牛耕地、牛耙田,只要吃饱饭就行。可是等到开始耕种的时候,他才感觉到耕种的难度,到农田里没有路,灌溉上水难,粮食产量低,最远的一块地要翻越过10多块地才能进去耕种,“那个时候粮食产量每亩能超过300斤就算高产了。”
尝到耕种难的苦楚后,王仁明不得已找亲戚、邻里进行农田互换,互换之后还有7、8块,但他感觉已经好多了。到80年代后期,王仁明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购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种地的效率高了,人也轻松很多,但是他看着田地却发愁了,有的田还没有拖拉机宽,还有的如梯田一样,车子很难开进去,收割还得靠人工镰刀割肩膀挑,这样的窘境一过就是20多年。
首轮蜕变:政策引领焕新颜
转机来源于国家的土地改革好政策。2014年,金湖县在小集村实施了万顷良田改造工程,对336户农户实行了搬迁,对5000亩农田进行了“小田并大田”改造。这一改造工程不仅解决了农田细碎的问题,还通过土地整理增加了800亩农田面积。
改造后的农田最大的有8亩多,最小的也有3亩多,真正实现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改造后的农田村里统一全部对外流转,鼓励村民承包种植,很多村民纷纷加入种植大户的行列,当年水稻全部增产,亩产达到了1200斤以上,承包金也是比其他村的承包金要高,耕种、收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搬迁的农民也全部安置到了县城新建的小集公寓。“种了大半辈子农田,没想到还住进了农民公寓,我们都成田地的‘股东’了,坐在家里也有土地收入。”王仁明感慨地说。
再启新程:高标准激发新活力
小集村地处偏远,人口少、土地多,虽然万顷良田改造已经改造过半,但是还有大部分农田还是原来的状况。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集村并未满足。在2023年,小集村再次争取到了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此次改造对1615亩的农田进行了“小田并大田”,还铺设了6.8公里的水泥路面,9.2公里的防渗渠道。在高标准农田改造开工仪式上,群众自发地燃放起了鞭炮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他们都说:“以前我们的农田小得可怜,收割都费劲,现在好了,‘小田并大田’,我们农民也能享受到现代化的便利了!”2024年秋收结束后小集村还将对2900亩农田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
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农田的产出效益和农产品的品质,也降低了农民们的种植成本。部分组承包金次年上涨了100元/亩,为农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我们计划在2028年下一轮土地流转前完成全村的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作,使全村土地再流转时能够拥有更高的性价比和更好的市场竞争力。力争农田承包金每亩上涨100元以上,可以增加农民人均收入400元以上”。林春富说。
如今的小集村,农民全部住进了县城的小集公寓,他们一方面可以拿农田租金,一方面在不同岗位上就业。2023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68.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0元。“我村力争在全体干群的努力下到2025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村民纯收入力争达到35000元以上。”林春富信心十足。(杨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