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医药类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随着社会对医药卫生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培养具备精湛专业技能与高尚职业道德的医药人才成为医药类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专注执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与医药行业所要求的严谨、负责、敬业等职业素养高度契合。将工匠精神融入医药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不仅有助于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使其更好地适应医药行业的发展需求,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贡献力量。因此,深入研究工匠精神融入医药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匠精神融入医药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契合医药行业职业素养要求
医药行业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其职业特性决定了从业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工匠精神所强调的专注、执着、精益求精,与医药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要求不谋而合。在医药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能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医药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其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始终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严格遵守医疗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不断追求专业技能的提升,以确保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例如,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制药工人需要严格把控每一个生产环节,精确称量每一种原料,任何一点细微的差错都可能影响药品质量,危害患者健康。这种对工作的高度专注和对质量的极致追求,正是工匠精神在医药行业的具体体现。通过思政教育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职业态度,使其成为符合医药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
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形式较为单一,缺乏与学生专业实际的紧密联系,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将工匠精神融入医药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为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一方面,工匠精神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使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抽象的道德理论,而是与具体的职业精神相结合,更加贴近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例如,在思政课堂上引入医药行业的工匠精神案例,如屠呦呦团队历经多年艰辛,成功提取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迹,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工匠精神在科技创新和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职业自豪感。另一方面,工匠精神的融入也为思政教育形式的创新提供了契机。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教学、企业参观、工匠大师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互动交流中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助力学生未来职业发展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具备工匠精神的医药类专业人才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拥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努力追求卓越。同时,工匠精神所蕴含的团队合作、创新精神等要素,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与同事协作共进,为所在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更容易融入团队,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此外,工匠精神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其在职业生涯中保持对职业的热爱和忠诚,避免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态,实现个人职业发展与医药行业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工匠精神融入医药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重视不足
部分医药类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仅将其简单等同于技能训练,忽视了工匠精神所蕴含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等层面的内容。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规划中,没有将工匠精神的培养提升到应有的高度,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一些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也较为片面,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将工匠精神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中,导致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模糊,无法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的重要价值。
(二)融入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深度融合
目前,工匠精神融入医药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方式主要集中在课堂理论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工匠精神的相关知识。这种单一的融入方式缺乏实践环节的支撑,难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和魅力。此外,在课程设置方面,工匠精神与思政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之间缺乏深度融合,存在“两张皮”现象。思政课程在讲授工匠精神时,未能充分结合医药专业特点,导致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专业课程则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无法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三)缺乏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
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医院、企业和社会等多方协同合作。然而,目前医药类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医院、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医院、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医院、企业在工匠精神培养中的实践育人作用。同时,学校与社会资源的整合也不够充分,缺乏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社会组织的有效合作,无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和实践平台,限制了工匠精神培养的广度和深度。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有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对学生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评价缺乏科学合理的指标和方法。在评价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的表现,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这种不完善的评价体系无法对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起到有效地反馈和指导作用,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工匠精神融入医药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优化路径
(一)强化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重视
学校应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和教育,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学术研讨、专题讲座等活动,深入学习工匠精神的内涵、价值和时代意义,提高全体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同时,将工匠精神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工匠精神培养目标和任务,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元素,营造浓厚的工匠精神氛围,如设立工匠精神文化长廊、展示工匠大师事迹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
(二)丰富融入形式,实现深度融合
首先,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在思政课堂和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将工匠精神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例如,在思政课堂上,可以选取医药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工匠精神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工匠精神在医药职业中的体现和作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项目,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工匠精神,如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药品配制,注重每一个细节,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其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完善实践教学设施,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安排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有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的医生担任实践指导教师,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例如,在学生实习期间,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医院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学习企业员工和医生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第三,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中。在思政课程中,开设专门的工匠精神教育课程或专题讲座,系统讲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在专业课程中,明确各课程在工匠精神培养中的目标和任务,将工匠精神的要求细化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中,实现工匠精神与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在素质拓展课程中,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技能竞赛、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
(三)构建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学校与医院、医药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医院、医药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为学校提供行业最新信息和技术标准,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医院、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学校邀请医院和企业的技术骨干走进校园,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实践经验和工匠精神;同时,学校选派教师到医院、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此外,校企双方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合作,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
二是整合社会资源。学校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加强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等社会组织的合作。行业协会可以为学校提供行业发展动态和职业资格标准等信息,指导学校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科研机构可以与学校共享科研资源,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医疗机构可以为学生提供临床实习和志愿服务平台,让学生在接触患者的过程中,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关爱患者、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渠道,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四)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以工匠精神为导向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等。例如,在过程性评价中,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践操作、实习实训等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进行评价;在企业评价中,邀请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表现进行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情况。通过完善评价体系,及时反馈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结语
工匠精神融入医药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强化认知、丰富融入形式、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和完善评价体系等优化路径,能够有效提升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和践行工匠精神,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医药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医药类高职院校应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推进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张培(作者为江苏医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工匠精神’融入医药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优化路径研究”〈2023SJSZ1193〉阶段性成果)